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款克莱斯勒·大捷龙个性写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3:53  新浪汽车

  克莱斯勒集团在克莱斯勒·大捷龙上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创新的标杆被一再提高。厢式旅行车上首创的Stow 'n Go 座椅及内部空间变幻系统不但可以使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折叠后完全收入地板之内,更为使用者在座椅处于竖直状态时提供了达340升的超大储物空间。从2座到7座的座椅组合可以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通过单手操作,毫不费力地实现。

  克莱斯勒集团的工程师首次在克莱斯勒·大捷龙上使用了超高密度的泡沫坐垫,而这种材质最早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宇航局为提高宇航员座椅舒适性而开发设计的。这种泡沫坐垫舒适技术同时还应用于当前的高端家居和办公家具。超高密度泡沫的使用对于设计可随心所愿折叠的座椅,而又不牺牲任何乘坐舒适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将这套座椅及空间变幻系统装配到克莱斯勒集团最新的厢式旅行车上,研发团队必须既要考虑如何折叠座椅,更要开发一套全新的底盘,从而使第二排座椅可以完全置入地板下的空间。他们还需要设计新的油箱、排气系统、刹车制动管路和控制车内后部空调/暖风的线路系统,同时对后悬挂系统进行调整。

  超大储物空间和多边的座椅调节组合

  与竞争对手不同,克莱斯勒·大捷龙第二和第三排座椅能够用一只手毫不费力地折叠放入地板,而不是放在地板上。而且这种折叠甚至不需要拆除头枕。

  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折叠后,克莱斯勒·大捷龙后排完全空出,可以实现最大容积4,550升的储物空间!

  在装配了Stow 'n Go座椅及内部空间变幻系统的大捷龙中,当第二排座椅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排乘客脚下有两个大容量的带盖储物箱,储物容量可达170升。与第三排座椅后的长方形储物箱结合来算,整个系统可以提供340升的储物空间。

  拥有Stow 'n Go座椅及内部空间变幻系统的2006款克莱斯勒·大捷龙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座椅调整方式。事实上,不同调节的组合多到250种。

  最受欢迎的几项包括:

  — 尾门:当车子驻车时,掀开尾门,可按60:40比例分开的第三排座椅能够被向后完全放入地板,即可得到宽敞舒适的休息空间。用户可以选择将座椅全部放倒,或只放倒其中一部分。

  — 豪华轿车:第二排座椅折叠放入地板后,为第三排乘客制造了只有在豪华轿车内才可以享受的舒适腿部空间。

  — 家用:当所有座椅处于竖直状态时,最大载人能力为7人,与此同时,地板下三个储物箱还可以满足乘员的储物需求。

  —货物/储物:将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同时放倒折入地板,即可得到厢式旅行车首创的4.5立方米平整的货物装载空间。

  2006款克莱斯勒·大捷龙的Stow 'n Go系统,在座椅和载物方面的特色及优势,囊括了厢式旅行车的多个第一,如:

  ·储物箱提袋:每个储物箱里均有一个和储物箱尺寸均等的网格活物袋,这样就可以快速而且便捷地装卸存放物品。

  ·第二排座椅前/后调节,座椅靠背倾斜角度调节:根据个人舒适度的需求,第二排座椅可以被前后移动100毫米(3.94 英寸)。而且座椅靠背的倾角调节范围可达40度,靠背可以停在13个不同的位置上。

  ·杯托自动收折:如果将第二排的某个座椅折叠放入地板的时候,忘记把外侧的杯托折叠收起的话,那么车内的机械装置会自动将杯托还原成收折状态。

  ·第三排乘客轻松进入:只需拉动一根绑带,第二排座椅就会翻到一侧,这样第三排乘客就可轻松进入。

  ·可分开的第三排座椅:第三排座椅是按照60:40比例分开的,为了便捷、舒适地使用尾部空间,既可以分别放倒,又可以一次全部放倒。

  ·第三排座椅倾角调节:座椅靠背的倾角调节范围可达39度,靠背可以停在12个不同的倾斜位置上。

  厢式旅行车还提供了一系列的为人带来便捷舒适的功能

  克莱斯勒品牌不断向厢式旅行车市场提供广泛的配置供用户选择,如标准版车身或长轴距版车身,多种排量的发动机,豪华的舒适功能,和如Stow 'n Go座椅及内部空间变幻系统一样运用在厢式旅行车上的众多个首创和第一。克莱斯勒厢式旅行车历来以安静的内部乘坐环境、简洁豪华的内饰配置、高贵大方的外观造型和对驾驶员与乘客的切实的安全保护著称。现在最新配置发动机及变速箱—进一步巩固了捷龙和大捷龙长久以来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克莱斯勒集团为中国市场提供的产品为在长轴距平台上生产的克莱斯勒·捷龙LX。该产品在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施泰尔的欧洲之星装配厂生产组装。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