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涨油贵双重压力掣肘汽车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10:39  中国经济时报

  网上开展影响汽车消费最关键因素的投票活动,结果显示,在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政策、信贷政策改变等影响汽车消费的诸多因素中,高油价和钢材料价格上涨排在众因素的榜首。

  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步入高油价时代,今后油品价格将不会再有大幅度回落。与此同时,钢材涨价对汽车成本的影响冷暖不均,整体分析,汽车企业赚取利润,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只能自己消化。

  油耗成买车首选指标

  油价让SUV回归理性

  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需求旺盛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连连攀升,持续在高位徘徊的油价牵动着汽车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神经。首先表现在:油价上涨令车主进退两难,据网上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五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然而高油价的来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汽车的潜在消费者,高油价令他们在车型选择、购买时间和未来的使用上“三思而后行”,有近一半的潜在消费者表示将会推迟自己的购车计划,1/3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还有13%则表示放弃购车计划。

  与此同时,高油价也令汽车企业显得格外紧张。汽车生产厂家纷纷举办各种“节油宣传活动”给消费者吃定心丸,省油于是乎成了汽车广告语中出镜率和上报率最高的词汇。然而现实情况中,消费者对今后油价的变化趋势依然是看涨不看跌。据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的一位汽车销售经理告诉记者,除了关心车价、配置外,买车的人问的最多的就是“油耗是多少?”各方调查数据显示,“油耗”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选车的首要指标。

  不仅如此,油耗的问题也使消费者开始在车型选择上顿生迟疑。许多消费者喜爱户外运动,本来相中了一些吉普越野车,然而面对SUV等车型在油耗上的“不俗”表现不得不权衡再三。高油价直接冲击SUV的软肋,SUV也因此步入理性消费。油价飚升,无形中使人们必须冷静下来正视SUV的油耗,毕竟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后续的汽车使用、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说对油价飞涨,用油行业早有思想准备,但对以“喝油”为生的汽车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本已遭遇“寒流”而萎靡的汽车销售市场,面对这一调价无疑是多了一分打压。人们持币待购现象日益加重,油价上涨显然使本就在犹豫的消费者显得更加茫然。

  原材料涨价 汽车暴利神话破灭

  能源掣肘、钢价上涨,汽车生产厂家面临两难抉择。汽车业是钢材消费的主要行业之一,在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钢板占到汽车的50%,各类铸铁件占到20-30%,加起来钢材消耗要占到原材料的70%。眼下车用钢材行情正值紧俏,车用钢材价格一路攀升,从而导致汽车自身的“体重”增加。而另一方面,汽车业内持续的价格大战烽烟未熄,价格竞争也趋于升级,愈演愈烈。一边是因原材料涨价而导致整车成本攀升7%,一边是汽车价格下降约10%,一涨一降,汽车制造业如走“钢丝”,厂商定价空间被严重压缩,随之而来的是利润降低,盲目定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过,记者从一汽解放有关部门获悉,钢铁涨价对汽车成本的影响冷暖不均。钢价上涨对轿车影响最小,对载货车的影响最大。轿车和轻型载货车的用钢量(包括零部件等在内)大不一样。轿车用的钢大概在1吨左右,成本只有5000-6000元,大概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而轻型载货车用钢则在2-2.5吨,成本大概在1.5万元,占整车成本的30%。重卡、客车用钢量更大。

  很明显,对轿车企业来说,原材料涨价对整车成本的影响比较小,厂家依然有利可图,而对于卡车和客车制造商来说情景并不看好。原因在于,钢铁价格趋涨,成本压力首先作用于汽车零部件,再向整车传递。重卡、客车用钢量相对最多,所受影响也更大;而轻卡由于利润空间小,抗成本压力小,生存日子也并不乐观;轿车利润空间最大,而用钢量最小,虽然钢价上扬对汽车企业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原材料不断涨价势必加大企业成本压力,同时也将影响汽车消费,但对一些轿车生产企业来说,面临的压力也不显著。

  天津一汽夏利公关部表示,面对钢价上扬,轿车生产企业受到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中高档轿车利润较为丰厚,且钢材成本比重较小,这类公司试图将零部件的成本压力尽可能向上游转移,所受影响也相对较小。而低档轿车和微车生产企业对于用钢量来说,虽然钢材成本较低,但低档轿车利润空间更小,零部件成本向上游转移较难,因此所受影响较之增大。

  面对双重压力 汽车业何去何从?

  造车成本在涨,汽车价格在降,这种反向运行的迹象目前并未停止。这是否说明汽车厂商的承受力很强?面对高油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的现实压力仍有回旋的余地呢?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摆脱这种困境的“秘诀”。其实并非“秘诀”,业内专家一语道破,“堤内损失堤外补”。原材料涨价,要想降低成本“补”法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汽车随钢材的涨价而涨价,把涨价所带来的危机转嫁给消费者;另一种是企业改善成本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来化解涨价危机。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潜在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态度依然不减,高油价的残酷现实,显然靠抬高车价是不可取的。那么只有一条道路可走——企业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像奥拓、夏利这样的汽车,价格已经接近合理价格水平和企业的成本底线了,一些售价10万元左右的轿车价格也基本合理,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这些车基本上不会再有大的降价动作。因此受能源供应短缺、钢价上涨的影响,一些无论从管理水平、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上,都不占优势的规模较小的汽车生产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真正考验,而作为最终的检验因素还是落在这些厂家的产品质量上。

  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能源紧张,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也是一把“双刃剑”。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产品价格却要继续承受降价的压力,这就要求企业本身去消化,必须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此是利。但肯定有企业消化不了,就只有减产或破产,此是弊。

  在经过了“暴利时代”的汽车业,如今也迎来了发展途中的冷思考。汽车企业能否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和其他采购成本来消化成本增量,以尽量避免向终端产品传导,现在看来似乎还是个未知数。然而石油能源日益短缺,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依然可能增长的现实却如实摆在面前,中国的汽车业将怎样走?让我们拭目以待。(实习生 马志刚)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