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排量,博弈盈利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2:30  新闻晚报

  刚刚到来的2006年,果然就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是属于小排量汽车的。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要求3月底前解除对小排量汽车限制措施的消息,无疑为今年国内的汽车市场定了一个基调,小排量也注定会成为人们今年购车的关键词之一。取消限制小排量,是为实现人人有车开的汽车社会打开了一扇门,叫好声自然一片。不过,在全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各个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上时,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的态度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他们利益的得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才是小排量车最终能否顺利普及的关键。

  合资企业态度暧昧

  此次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应该是自前年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来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一次政府表态,这对于刚刚走出冰封期的我国汽车产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但记者发现,和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消息出台所获得的企业反响很少,目前为止只有长安、吉利和奇瑞三家的掌门人分别对此发表了振奋人心的看法,而占据国内汽车市场大部分份额的合资汽车品牌企业,却并没有什么太多评论,这也就造成了消息出台一头热的状态,一边是购买市场的热切期盼,另一边却是大制造商的冷眼旁观,没有新的车型上市亮相,发展小排量车依然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究竟是什么让一向敏感的大品牌对小排量车如此冷淡,相信利润和成本的压力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引进车型利润难保

  厂家卖车,自然是为了赚钱,相信没有一家汽车品牌会仅仅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就把生产重心转移到薄利的产品上,而且也的确是国内目前众多大品牌厂商的现状,生产小车成本高,利润少,也几乎是这些厂商的共识。

  据记者从某合资汽车品牌的市场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企业不是在生产小排量车方面有什么困难,只是引进一个小车的成本太高了,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肯定是不具备竞争力的,因此虽然一直都有这个计划,但实施起来却有困难。由此可见,小排量车进入大品牌生产商的最大障碍就在于车型的引进费用。据透露,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大部分合资品牌汽车,由于车型来自国外,因此在其生产成本中,一直都包含着车型的知识产权费用,这一部分成本在中级车或者是高档车上,占的比例自然小,厂商的利润空间也就很大,但一放到小型车上情况就不同了。

  据了解,很多国际品牌不会因为你的排量小,就降低技术专利费,该收的一样得收,这就导致了单车生产成本的上升,而面对已经被自主品牌车型所占领的微车市场,自然也就无法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因此与其花了成本卖不动,不如干脆放弃,这个教训其实在spark身上已经可以看到。

  薄利多销模式难以推广

  奇瑞的QQ在小排量车里能够获得成功,撇开成本和一些众所周知的优势不谈,其在经销商层面所推行的薄利多销的模式,还是相当有帮助的。据记者了解,仅上海地区联海一家经销商,去年QQ的销量就达5000多台,虽说每台车的利润很薄,但这么多车卖出去了,还是能够保证年终丰厚的利润。不过,据记者分析,这种模式却无法在其他合资大品牌中拷贝,原因就在于奇瑞的4S模式比较特别,他们的车型不但分网销售,而且各个经销商之间还互为二级代理,也就是说联海一家就能控制QQ的价格和销量,其他店卖出QQ,但销量还是记在它头上。而大部分合资大品牌所采取的4S模式,各个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却是平等的,一旦在销售小排量车这种需要靠量才能获利的车型时,必然就会产生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最后破坏整个价格规则,影响了厂方的利润,这点也是品牌生产商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们对此也比较谨慎。

  自主开发小车型才是关键

  据记者了解,虽说国内目前的小排量车型才占国内汽车总数的10%不到,但其实在国际上的小排量车型品种并不少,它们进不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质量或是环保,而主要还在于利润和成本。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排量车才是发展这个细分市场的关键。消费者其实对小排量车期待已久,政策限制只是一个方面,缺乏车型也是重要的原因,QQ在上海取得良好的成绩便是例证之一。

  据了解,目前国内众多合资品牌厂商都有了自主开发的能力,设计一款小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在这一点上应该花主要精力,可千万不要为了迎合市场,引进一款车型,结果为了降低成本而降性能、减配置再卖到市场上去。这样卖不动不说,口碑品牌做差了就得不偿失了。作者:□晚报记者 周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