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业利用率不足6成 产能过剩再响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9: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吴琼上海报道) 中国汽车产能的过剩,更多是由地方保护引起的。因为此举不仅能提高GDP,还能带动就业。

  产能过剩的警钟第三次向汽车业敲响。

  2005年12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指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

  2005年11月28日,一向敢于直言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将“中国汽车产能利用率预计仅55%”的惊人数据公之于众,并称数据来自于发改委。

  该数据表明: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年产能800万辆,在建产能220万辆,今年市场销售量为550万辆,故产能利用率仅55%。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消息称,陈清泰此言某种程度上代表官方的表态。

  果然,2005年12月3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暨“十一五”规划座谈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指出:汽车产能过剩20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

  有业内人士称,定下“汽车产能过剩”基调是在2005年11月11日发改委召开的全国工业发展工作会议,此前仅在小范围内流传,未对公众宣布。但是随着陈清泰、马凯和刘治一个月之内的相继表态,汽车产能过剩说开始引起全行业的密切关注,更多的是表示质疑。

  过剩三大假象

  “发改委的数据当然权威,但大部分中国企业好大喜功,因此汽车产能扩张的数据起码要打七折。”长安集团副总裁朱荣华质疑汽车产能过剩一说。

  “如果到有些汽车企业的园区看看,你就会发现上报的产能和实际建厂投资之间有水分。”朱荣华说,“上报到官方的口径不一致,也会夸大产能过剩的数据。”

  朱荣华进一步解释,某些企业打着生产汽车、提高当地GDP的旗号,在当地大量索要土地,汽车成了最好的圈地借口,而最后这些空地上并未出现预期的厂房,但预期产能却早已上报。

  据调查,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多是按两班生产计划向发改委上报产能———251天、每天16小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可能某些企业按三班上报产能。

  “汽车制造分为冲压、焊接、涂装、总成4大工序。每一部分的产能不一致,不知道企业上报的是哪一部分的产能。”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说,“实际上,企业的产能是由最低工序决定的。”

  汽车界资深专家陈光祖虽然承认产能存在过剩,但他认为某种程度的过剩是正常的,因为“可能有一部分闲置、淘汰的能力存在。即无形磨损。”

  事实上,在光景稍好的2004年,在全国100多家汽车企业(集团)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年销量超过50万辆的仅5家。在33家轿车厂家中,绝大多数年销量只有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百辆。

  产能利用率不足60%

  按照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去年11月销售数据推算全年销售,再结合各大企业公布的产能统计,除了广州本田和北京现代外,销量排名居前的五大企业2005年的产能均低于60%:一汽大众产能利用率最低,为49%。

  1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在“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表示,“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1000万辆)超出实际需求1倍多。按照每年汽车销量增长10%的速度,“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达2000万辆左右,1000万辆左右的产能将面临放空的危险。

  根据统计,28个省、自治区,在十一五规划中上报了汽车项目,只差西藏、宁夏等较偏远地区。

  “汽车业产能过剩需要引导,而不是单纯地说产能如何过剩。至于如何引导,目前是个难题,没有人能想清楚。”陈光祖表示,“中国汽车产能的过剩,更多是由地方保护引起的。因为此举不仅能提高GDP,还能带动就业。”

  过剩说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2003年至2005年,国内外研究机构就未停止“汽车产能过剩”的呼声,但是中国相关部门极少承认汽车产能过剩。2004年,摩根、高盛等国际投行对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表示出极大的担忧,但相关职能部门对此态度截然不同。

  2004年,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韩国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透露,中国政府已列出了几个出现明显过度投资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并限制这些行业的借贷。

  但此后发改委并未将汽车列入过热名单。其理由有二:一是,汽车的项目审批权由中央掌握,即汽车产业的立项和汽车公告由发改委审批,而钢铁、水泥等4个行业可由地方审批,故相对汽车投资增长控制得较好;第二,汽车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周期长,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问题并不大。

  一年之后的2005年,“水泥、电解铝、钢铁、电力、房地产五大行业”被列入发改委的过热行业名单,一度“过热呼声”甚高的汽车业再一次置身事外。但是许多业内人士此时已经意识到,汽车业的情况已经很不妙了。

  2004年下半年中国汽车业从高速增长猛然转冷打破了汽车需求高增长的好梦。2004年刚形成的产能迅速放空,故而2005年11月,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76%。”

  “这是摩根士丹利笔下留情。”知情人士称。此前在对业内人士的小范围交流中,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国的汽车产能利用率不足60%。”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此说法表示认同。安永全球汽车业总监麦高·汉雷认为,中国生产能力过剩的忧虑已经被夸大,中国的所有汽车投资计划不一定最终都会落实,所以最终产能不见得会有预期的那样大。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