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社论:公车也应逐步“小排量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0:54  新京报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性政策进行清理,所有清理工作必须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此外,发改委还表示,国家将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

  发改委等部门为小排量车全面“松绑”的通知公布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新华社甚至称之为“汽车社会二次转型的突破口”。

  这的确是个难能可贵的突破。可以预料,2006年将是中国小排量车发展的转折年,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下,各地“限小”措施将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上针对小排量车的税收、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逐步出台,小排量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不过,细心的人可能注意到,此次发改委等部门的通知,主要侧重点是鼓励公众购买小排量车,对于鼓励政府购买小排量车,却没有提及。

  我们都知道,中国不同于国外,国外由于管理极其严格,政府公务用车的市场份额非常小,但中国的公务用车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中国目前有350万辆公务车,根据现实情况看,国内公务用车中的小排量车不多,中高排量的汽车是目前公务用车的主流,不少地方甚至购买高耗油的越野车充当公务车。

  随着科技的进步,小排量车在安全性、动力性和外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所以小排量车进入公务用车市场不存在技术障碍。我们有什么理由继续将小排量车拒之于公务车市场门外呢?

  公务车“小排量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公务车的使用成本、维修费用以及更新速度都远远高于私人用车,所以,“小排量化”将大幅度降低公务车的使用成本,目前我国的公务用车每年要耗费3000亿元,是行政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公务用车以小排量车为主,将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树立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

  公务车一旦“小排量化”,那还将给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官员和普通公民是平等的,我们不可能一方面号召民众使用小排量车,一方面又在允许官员大量使用大排量公务用车。政府是社会道德的标杆,政府官员的一言一行往往型塑着民众的观念。在国外,有许多巧妙利用政府及官员行为影响力改变公民观念的例子,如为了鼓励市民多利用公交出行,市长每周固定几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为了唤起民众献血的热情,总统通过无偿献血庆祝自己的生日;为了普及环保的再生纸,法律规定政府办公用纸必须使用再生纸。同样,普及小排量车,我们同样也可以发挥政府及其官员的示范作用。

  公务车“小排量化”更有利于破除附加在汽车上的身份意识。目前许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小排量车,归根到底并不是技术上的原因,而是把汽车当成身份的标志。民众会形成这种汽车身份观念,很大原因在于公务车等级设置。因为在有些地方,越是职位高的官员,其公务车的排量往往越高,越是有权力的部门,其公务用车往往越奢侈,这种权力与汽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形,很容易使人产生汽车代表身份的错觉。

  但如果公务车也“小排量化”,那么民众思维中汽车代表身份与权力的思维肯定要被彻底颠覆,民众将会以更理性的态度对待汽车消费,环保意识将更加深入人心,在政府的身体力行下,开小排量车将不再被认为是“没面子”的事,而会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甚至时髦的生活方式。

  当然,公务车“小排量化”也并不是一概而论,它对一些部门和官员是不适用的,例如警务用车就不能全部小排量化,外事部门的接待用车也似乎不适合小排量化。但不管怎样,小排量是常态,大排量是特例,这应该成为公务车使用的一个原则。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