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平淡无奇走过理性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8:55  中国汽车报
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平淡无奇走过理性一年

分排量轿车销售量及其市场份额

  和降价之声此起彼伏、厂家产销目标一再下调的2004年相比,2005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可算是平淡无奇。既没有上演“跳楼甩卖”的大戏,也没有出现年终压库的“最后疯狂”。但这种平淡无奇,恰恰是市场走向理性的体现。

  年度预期目标将如期实现

  由于各企业制订今年预期目标时理性、稳重、实在,实施过程中又坚持以销定产、以市场为导向,从目前情况看,完成年度产销预期目标已没有悬念。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在年底前一两个月,为了数字“好看”而拼命压库,库存将维持正常态势。

  就全行业层面而言,2005年1~11月,汽车生产514.47万辆,同比增长10.24%;销售513.76万辆,增长12.07%。按月均产销46.7万辆计算,年销售560万辆的把握很大。其中,基本型乘用车(即轿车)销售245.64万辆,增长22.52%,全年销量预计不会低于260万辆。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说,参照2004年底各企业确定的2005年预期销售目标,到10月底,有的已提前两个月完成,如一汽夏利、神龙和奇瑞;有的也将提前实现,如吉利、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和一汽丰田。一汽夏利等7家企业在年中时,还先后自我加压,调高了原定预期目标。还有的企业稳扎稳打,不仅能如期完成预期目标,而且有个两位数的增长,像广州本田、上海通用。

  车价没有出现“意外”起落

  2004年车价的“朝令夕改”令消费者无所适从,只好用持币待购报复厂家和商家。2005年除上海大众“飓风行动”和奇瑞全线价格调整外,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意料之外的重大降价行动。

  即便如此,2005年乘用车平均单车价格依然下降了1.7万元,由2004年的14.63万元降到12.93万元。以轿车为重点的几大汽车集团,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其中,一汽降75.86%,北汽降66.31%,长安降63.16%,上汽降59.29%,东风降21.23%,广汽降16.57%。

  与此相对应的是,几乎所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向成本宣战。长安汽车刮起了“降成本风暴”;一汽-大众提出“疯狂国产化”;天津一汽夏利实施“110工程”,向“1秒钟、1分钱、零缺陷”要效益;神龙公司展开“P2+2计划”;上汽股份以推行“经营者管理模式”为契机,强调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上海大众规定,出差距离1000公里以内坐火车。

  汽车市场越来越细分

  据统计,包括改进型在内,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上的新车型共有80多款,平均每4天有一款新车上市,其中1/3由日、韩厂商在我国的合资企业推出。

  车型越来越多,销售却越来越难,新车效应越来越小,上市没多久就促销。于是,进一步细分市场成为各企业的共同选择。

  各厂家今年推新车型,都特别注重梯度空间的把握,无论是车型档次还是价格高低,都是如此。一汽丰田的锐志介于花冠和皇冠之间,也介于明年将生产的凯美瑞和皇冠之间;NF御翔为索纳塔的升级产品,向高端延伸了北京现代的产品线;东风悦达起亚的赛拉图,则填补千里马和远舰之间的空白,使其形成产品梯度结构。

  此外,奇瑞QQ先生版采用大包围、车身彩贴、加尾翼等形式,突现阳刚性;东风日产用两厢车骐达吸引年轻消费者,用三厢车颐达主攻家庭用车市场。这些,都是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的表现。

  汽车进出口逆差变顺差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1~10月,我国汽车出口13.5万辆,进口12.8万辆,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

  据中汽协会对10月份海关提供的进出口数据的统计,1~10月,全国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额为283.46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120.82亿美元,同比下降5.52%;出口总额162.64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汽车进出口贸易也从逆差变为顺差。

  更为可喜的是,进口车与国产车形成了“品种互补、错位经营”的良性格局。

  汽车流通业态正平稳过渡

  2005年是我国汽车管理法制化进程加快的一年,出台的各种办法、条例、规范、标准等特别多。其中,对市场经营业态影响最大的要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品牌销售的核心是授权经营,其本质在于从生产、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建立起一整套对用户负责的服务体系。这有利于增强汽车品牌销售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便于责任追溯。

  我国目前有汽车经销商3万多家,其中获得厂家授权的品牌经营店只有2000多家。品牌销售办法自4月1日正式施行后,由于国家工商总局给了一个缓冲期(先是规定到9月30日止,后又放宽到明年12月31日),目前汽车市场经营业态平稳,未获得厂家授权的非专卖店中,有的正在“升格”,有的已成为授权经销商的二级网点,只有少数退出市场。

  二手车流通办法的实施,实现了我国二手车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奥迪等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二手车经营品牌,并逐步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张伯顺)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