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破产谁破产!多少年了,还是130,技术老化,制度落后。”话说得虽然有些狠,不过事实确实如此。
生日宴上宣告破产
一个中国最早生产轻型汽车的企业,一个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企业就此宣布破产。2005年11月29日,刚过完50岁生日的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他50年奋斗的征程,彻底的休息了。一时之间,二汽破产的消息在汽车行业内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北京二汽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生产轻型汽车(130系列)的企业,曾为北京乃至全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早在1973年,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批量投产北京牌2吨载货汽车(北京130),由于当时国内的轻型货车尚处于空白,130的上市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当即在全国刮起了强劲的轻型汽车风暴。
然而,在十几年前,二汽开始走下坡路了,还欠款、重组,种种原因,二汽从此一蹶不振。当时,我国汽车事业刚刚跨入全面发展期,不少国内一线大厂选择引进外资发展小轿车产业。而以生产北京130轻型卡车为代表的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无论资金流动还是车型选择,都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最终,一中院经审理后认为,北京二汽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经审计,截止到今年10月末,该厂总资产8549万余元,负债总额1亿4千多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72.79%,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依法应裁定宣告破产,并指定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
“老北京”依然怀念
一位曾在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过20多年的老工人在得知此消息后,那种不舍与不解的神情浮在他的脸上。一位驾校的校官对二汽的破产也表示出很吃惊:“我们教练场还用的是1041啊!怎么就破产了?”
在很多老北京人心理,对于这个建国初期建立的老工厂还是很有感情的。
“今天早上听广播知道了二汽破产这个事儿。我开130的时候好像是20年前那阵儿吧,那时候跑短途运输的基本上都是130,而且拉什么的都有。那时候哪个单位要是有辆130,可牛了。”一位北京老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在笔者的上一辈人的眼中,130的存在是一种快乐的记忆。他们说,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每逢夏日,为京城整车整车拉来西瓜的就是长着一对“大眼睛”的130卡车;而到了冬储大白菜上市的季节,这些“大眼睛”依然是主力。能够坐上一回130卡车,甚至成为孩子们相互炫耀的事。当年的130卡车是质朴的,更是名满天下的,但从此也就成为记忆了。
教训是深刻的 现实是残酷的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曾表示:“北京二汽的破产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分析北京二汽破产的原因,贾新光认为,首先是技术老化,130卡车在和五十铃合作之后就再没有技术上的改进与创新。其次,早在多年前,轻型车行业就已经进行了一次洗牌。“福田”对整个轻型汽车的行业进行了整合,其轻型汽车产量占到了整个行业的40%,而且它的售价也很低,其他企业确实很难再继续生存。再次,我国轻型车属于汽车行业里最乱的一部分。整个中国大约有120家汽车生产厂,做轻型汽车的厂子就有60多家。国家曾经做过多次整顿,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目前,整个的汽车行业都将面临大规模的改革、重组与兼并。我国120多家汽车厂有很多都与此前的北京二汽遭遇一样的问题,都处于停产或者是半停产的状态。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国企,他们不能轻易破产,但又处于资产流失或者是贬值的状态。同时,国家对汽车产业退出机制又有种种障碍。这样说来,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的消亡从表面上看是个悲剧,实际上却是个好事。
更深层次的分析,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北京二汽的破产也折射出汽车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有专家认为,从投资结构上看,过去是国有资金,现在是外资、民资为主,这些资本很活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这些资本哲理上,汽车产业不仅仅看产量,还有配套、研发、售后等多方面的配合。但是,很多企业只是忙于赚钱,而忽略了其他环节。“当前出现的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正是由于对汽车产品本身和市场情况认识不够导致的。”从经济学角度讲,汽车产业的收入效益与产业关联效益较好,对于带动地方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增加税收、增加就业都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但那些“投资哥儿们”没有意识到,汽车行业是一个投资大、风险也很高的产业,如果盲目投资,产能大于需求的时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有大量企业破产,众多从业人员失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国有企业在如今这个经济型发展社会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而汽车业又是一个较为前沿的产业,所以很多现象都可以快速且全面地呈现出来,不要再高估自己,不要再沉迷于计划经济了。发展经济需要脑子,经营好一个企业要拿出很高的责任心,如果每个企业都变成个人的,结果可能就不会这么糟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