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这个电池大王相信他同样能在汽车制造这片新大陆上披荆斩棘。他把能收购一家国有轿车厂视作“天大的机会”,“早些时候不可能,往后就没有资源了”
——题记
[访谈二]夏治冰的解释
夏治冰是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销售总经理。2005年8月20日,在比压迪外形极像丰田花冠的轿车F3即将上市前夕,他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这位年级尚小却是公司元老的销售经理回忆起最早公司的创业人员到深圳的街头去摆地摊的情景,感叹公司从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发展到现在近200亿的香港上市企业之不容易。
比压迪现在有了两个大的产业群,一个是在IT及电子零部件包括电池,LCD显示屏的生产,一个是在汽车领域。夏说,在汽车产业,现在西安和上海都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基地。尽管外界对于比压迪造车很少看好,但是他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请看访谈节录。
贾可:比亚迪如何借鉴IT产业经验做汽车的?
夏治冰:我们跟IT及电子零部件的一些技术有一些经验是可以整合。我们是一个技术型的企业,通过技术的积累,技术的扩张,才一步步成长到今天,我们的国际化团队,对研发的重视,对品质的保证,对财务的控制,同样在汽车行业去体现出来。
汽车你现在看档次是看什么?不就是手感、视觉、触觉、听觉这些。这些来自于模具的控制,我们现在要求做手机这种,我们要把它嫁接到汽车的这种覆盖层面上去。
我们进入汽车领域以后,我们做的几件事:引进了三千多人的研发队伍,而且在扩大,以后有机会我请大家到我们上海的研发基地去看看,那里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汽车实验室;我们收购了北汽集团的一个汽车模具厂,建立了我们汽车模具的研发及制造中心。还有我们在西安建立了一个年产20万辆的整车生产基地。最近有一个突破,电动车一次充电可以跑到四百五到五百公里的行驶距离。
贾可:你不觉得比压迪在汽车行业里很弱小吗?
夏治冰:我们原来在IT里边,在全球都牛得不得了。我们现在转到这个领域里面,落差是比较大的。而且要处理、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比较大,要克服的困难比较大,在这里面应该要做好几个平衡。
第一个,首先是我们整个管理团队心态上的平衡。原来在那个领域,我们这个团队也吃过很多苦,现在已经成功了,在里面是一个霸主的地位,是一个领导者的地位,包括产品的储备,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些,有很多产品储备放在那里,不一次性的推出,我们是要等着对手推出了以后,我才去出。由于很深的积淀,而在汽车领域里面,积淀很少,这两个状态,这两个产业群,我们怎么把它做好,原来从这个产业群里面,要同时面对这两个产业群的状态,在这里面还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心态上我们怎么去平衡。
第二个,品牌的平衡。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我们现在都做到一站式服务了,这一块我们要定位好,在这个领域里面,绝对不能去跟我们的客户抢饭去吃,不能去做手机,这个是要定位好的。我们做汽车领域,这个产品的领域是讲品牌的,这一块我们要不断的做我们品牌服务的介绍。
另外一个平衡就是说制造跟沟通的领域,原来比亚迪比较纯粹,也比较简单,就是一心一意把产品做好,把质量控制好,把成本做好,我们就可以跟摩托罗拉,跟着诺基亚做生意,攻入西门子等等这些企业。但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进到汽车产业群,除了把研发做好,产品做好,这块是比亚迪最大的一个挑战。
比亚迪之前是不太会叫卖,靠自己的产品,靠它自己的成本来去抢饭吃,因为原来也不需要去叫卖,只是通过这些大的公司的质量体系认可之后就可以进入。而现在要经过媒体的沟通,跟社会做沟通,之前可能越少人知道越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贾可:未来人力成本提高以后,比亚迪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夏治冰:成本的优势上来讲,首先合资企业的汽车,其价格里面是付了一部分的汽车转让费。所以这块的成本,我们相对于对手是很低。而汽车模具的制造成本,可能要几个亿的模具费用。我们则是自己做模具,我们觉得是达到世界的顶级水平,现在包括日产等等都和我们有一些接洽,因为他们看到我们这种模具,觉得我们水平很不错。我们在模具开发上,这个模具按一吨来算,一吨大概是三万块钱,如果到美国去看可能要三万美金。
还有汽车的成本。我们会毫不吝啬的去买一些对品质控制的关键环节有用的设备,毫不吝啬的去买,采用最高尖端的设备。但是在一些正常的环节,我们通过自己介绍的这些设备就可以去做。
贾可:归根到底,你认为汽车的本质是什么,你们究竟如何超越?
夏治冰:我想,看看我们中国,我们造汽车的历史可能不比日本晚,只是后来真正的发展不比我们的邻居晚,不比韩国、日本晚,做到现在人家是一个什么水平,我们是什么水平。可能是道路上的选择有一些区别,但是我们也不去追究历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我们的邻居是怎么做成功的,日本、韩国是怎么做成功的。
七十年代以前,日本完全没有自己的车型,都是拷贝,八十年代以后,也只是一点改变,到了九十年代才有了自己真正设计的车型,他们可能是从这个路线发展起来的。韩国其实也走的是这条路。我觉得他们这条路很对,人家的经验我们是要去吸收的,要去学习。我们要把眼光放到全球范围能去看,要去借鉴这种非专利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国家是保护的,要去吸收起来。
在产品开发的思路上,也去吸收国际上的一些车型可以吸收的东西,这块是相当于我们在汽车这条道路上做的一个推进。我们也是在这条路上走,我们走下来,我们发现,觉得不错,我们觉得这条路走对了,而且要继续走下去。
贾可:比亚迪在汽车行业里到底要做成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路线?上海的研发中心,已经取得哪些关键性的成功,能够帮助你们迅速在市场上立足的产品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呢?
夏治冰:我想集中在天花板以下的产品:到四万块钱一个区间,四到六万块钱是一个区间,六到十万块钱是一个区间。我们现在有一个经济型车,排量是0.8的,到明年我们还会有一款车出来,是在中间的区间来做的,在这个市场层面上在十万块钱的产品层面下,以后我们也会在以后有一个突破,做一些高端的产品,但是我们不会去做几十万、上百万的产品。这是我们初步的规划,所以到企业层面的规划,十年内,我们是要做到本土品牌最大。我们相信可以做到,原来我们也想不到,我们在电子领域可以做到这么大。这是我们产品或者是企业规划的一个路线方面的问题。
在汽车里面有一个观念,80%的靠设计,所以我们在设计上是非常讲究车型。上海这个研发中心。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出来了整车模具。整车模具完全由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还有一些,比如说我们电子上的应用,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可能有的人买车,把这个速度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我们看起来方便一些,这些已经应用在我们的车上。全世界任何车上都没有,别的车上可能有方向显示,全部是按照我们自己中国特色的东西,把我们电子的技术应用在车上,比如说车内温度的显示,都在我们这个产品上去做应用,现在包括刚才讲的,日产的,奔驰他们都开始让我们做这个模具,我们在上海车展,我们这款车,拿到了新车大奖。
贾可:比压迪现在做汽车是不是已经亏损? 你们现在的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夏治冰:现在基本持平。比压迪是属于后起的汽车产业,产品其还没有推出来,但是已经被别人带上了本土汽车价格高、质量低的帽子。我们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它扫掉,通过产品质量、档次,把它提起来,打破消费者传统的固有的观念。
外界很少听到我们的声音,不是我们不会营销,不会喊,营销只是上面的东西,我们要把基层做得很扎实,上面的东西才能放大。我们建我们的研发中心去了,建我们的队伍去了。现在品牌的落实,我们还有很多技巧需要去学习,包括跟媒体沟通的技巧,跟消费者沟通的技巧,这些是我们比较欠缺的,我们在这个层面上要很快成长起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