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国”四色记忆之蓝色篇:悬疑纷飞中憧憬2006
[核心提示]
2005年,喜恕哀乐的一年;2005年,蹒跚前行的一年;2005年,也是悬疑重重的一年……
但是,年复一年,明年的春天又要来了,明年和今年是否会一样?也会有拉锯战,也会有等待,也会有压抑,也会有冬季,那时,又该怎样度过难熬的季节?展望2006年,不管怎样,随着年轮的滚动,我们依然会前行。
“05年底八大悬疑”之无趣
遥遥无期的燃油税
一直保持在50美元以上的国际原油价格,成了燃油税开征的最大障碍。基数高了,再开征燃油税,燃油价格将至少飚升25%至50%,这样高的价格将是整个中国经济所难以承受的重压。更要命的是,开征燃油税每年都在唱,每年都只有失望。
“05年度八大悬疑”之曲折
久末落地的消费税
燃油税迟迟不能开征,消费税自然成为为数不多的对汽车产能进行引导和调整的杠杆措施。从最初的呼吁出台,到正式出台,到现在尚未真正落实到执行层面。其中曲折经历了整整一年了。不过其涉及面小,征收容易,2006年完全执行应是没多大问题。
“05年底八大悬疑”之必然
等待解禁的小排量车
小排量车解禁是肯定,但在2006年,是否会全面解禁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解禁不可能搞一刀切,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部分特大型城市还需要做长期的准备,这是由城市基础建设的进度所注定的。
“05年底八大悬疑”之猜想
谁主沉浮的新能源车
混合动力车、替代能源车和燃料电池车是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三大主流。哪一种将是中国未来之王?其实,不管是日本、欧洲还是美国,都几乎没有一家汽车巨头是把宝全部押在某一个技术方向的。日本优于混合动力车,欧洲青睐柴油替代能源车,美国则更关注燃料电池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还得按因地制宜。
“05年底八大悬疑”之渺茫
还打水漂的“三包”
如何使厂商和经销商利益均衡、具体鉴定的标准和厂商与经销商责任的划分,这仍然是汽车“三包”制度无法落实的悬疑。更何况没有奖惩机制,国家的监督机制也不完善,看来,汽车“三包” ,2006年照打水漂!
“05年底八大悬疑”之期待
有望国际接轨的车价
供大于求导致汽车价格、利润率和投资回报都下降。有专家预测,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会很快降到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以下。“很快”或者是就在2006年得以实现?难说!不过,2006年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将进一步下移,这是无庸质疑的。
“05年底八大悬疑”之等待
可能重现的汽车井喷
专家预测,车市会在末来几年里还有一个井喷。“井喷”最大的支持者是“消费需求一直都存在,消费潜力大”。第二大支持者是“目前汽车产销还是两位数的增长”。如果明年消费税出台、小排量车解禁、汽车价格与国际接轨,那么被压抑着消费需求或将爆发,井喷行情重现或许不是什么幻想。
“05年底八大悬疑”之落地
悬而末决的雷诺国产
法国雷诺有意国产,却找不到地方开厂。广州和武汉早已虚位已待,深圳和郑州也先后加入争夺战,令它无所适从。现在,它被视为国际轿车巨头落地中国生产的最后一个悬念了。法国雷诺能够如期在2006年的中国某城市投产吗?这很难说。
车记酷评
耐力和实力比拼的马拉松
重庆晨报汽车工作室记者胡冰
车轮滚滚,汽车业又走过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汽车业有收获有遗憾,来年的汽车业又面临众多的悬念和猜想。
就如同一场马拉松的比赛,路还很长,比的是耐力,更多的却是实力。车市方向、车价走势、竞争变局、产品营销等都是汽车行业、汽车厂商们必须也一直潜心研究的课题。悬念也好,猜想也好,最终的努力方向必将有利于汽车业的发展,明天必将是美好和灿烂的。
2006年就将翻开新的一页篇章。面对新的态势,直面新的挑战,顺应市场,准确把握产业和市场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是汽车人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