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邱锴俊) 同样一款车,在美国可以享受4年或5万英里(合8.05万公里)的基本保修,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2年或6万公里。近日业内人士对外披露,许多国际知名汽车在中国的质保期相对较短,加大了消费者的养车负担。
知名汽车质保期缩水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能力的增强,国际知名厂商纷纷在中国同步推出最新车型。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同等的质保服务。据统计,同一款车在中国和美国的保修期普遍相差2年或2万公里。某公司的一款车在美国动力系统保修为10年或10万英里(合16.1万公里),在中国却缩水到2年或6万公里。不仅如此,汽车在中国的质保期也比欧洲、日本短。以威姿为例,在中国、英国、日本的保修期别为:2年或5万公里、3年或6万英里(合9.66万公里)、3年或6万公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副主任徐向阳表示,虽然不能将质保期长短与汽车质量好坏等量齐观,但比较长的质保期无疑体现了厂商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如果质量不好,比较长的质保期,必然要承担比较高的服务成本。”
购车成本转嫁至售后
较短的质保期直接导致消费者在购车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支出对汽车进行维修。那么多一年的质保期,能为消费者省多少钱?
今年6月份,北京泰登汽车服务公司推出“车辆延长保修服务”项目。虽然这种车辆延保服务并不与产商提供的质保期完全一样,但其价格也能反映出质保期的价值。以威驰为例,一年的延保服务收费最低1600元。也就是说,如果威驰的质保期能比现在的加一年,消费者起码能省1600元。
汽车购车成本仅占整个使用成本的20%左右。如今国外的汽车厂商在中国缩短质保期,让消费者承担了更多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在汽车销售遭遇价格战、利润不断摊薄的情况下,汽车厂商将利润增长点放到了汽车零配件以及维修上。业内人士透露,只要能保证卖出去的车大部分还在厂商的维修店维修、保养,利润可以达到整车价格的2倍。汽车产品的主要盈利点从销售转到售后,恐怕也是厂商不愿意延长车辆质保期的原因之一。
设定质保期无法可依
目前,国内外厂商在设定其汽车产品质保期方面,处于无法可依的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既然没有规定,谁也不愿意自找麻烦。”贾新光还认为,如果对质保期内厂家的责任做出详细的规定,即使质保期比较长,消费者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实惠。
在去年12月开始征求意见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中,汽车整车三包、主要总成和系统三包被分别设以了2年或者4万公里、3年或者6万公里的强制规定。但该规定至今还未正式出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