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的"公平":国企外企"坐"大 民企没戏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9:27  新浪汽车

  最近有两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在美国,亿万富翁Kirk Kerkorian买了通用汽车 9.9%的股票后,闹着要派代表进入GM的董事会。而今通用董事会正在发愁,不知道该不该给它席位,舆论也在猜测,不知道他能得到几个席位。另一件在咱们中国,民营企业家庞青年要搞两个大的汽车项目,一个在济南,另一个在泰安,总投资都是100亿,据说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Kerkorian,现年88岁,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应算耄耋之年,早该退休了。如今精神劲儿倍足,舍身投入到汽车业中,真让我们的民营企业家羡慕不已。Kerkorian早年是米高梅电影公司(MGM movie studio)的大股东大老板,后来转行搞起了博彩和酒店业,是今天的MGM Mirage Inc最大股东。博彩、酒店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现金流高度集中,稍加想象,接时下流行的说法,与银团、基金形成战略联盟后,钱自然多得烧包,可以放开手脚,在股市上演一个叱咤风云,指哪打哪的角儿。而在资本市场上打滚,一贯是他的拿手好戏。

  和美国的其他投资人一样,Kerkorian手中有一家公司Tracinda Corporation,透过这家公司, kerkorian又一次向公众表达了他对于美国汽车的偏爱。今年4月以来,Tracinda公司不断的吸进通用的股票,至今,已花了17亿美元用于收购,成为通用汽车最大的一个股东。按说眼下的美国汽车工业,已是夕阳无限“差”,被日本车冲得七零八落,好日子不再了。Kerkorian却由着性子,拼着老命也要挤进来,他跟通用的董事会说Jerry York是我的代表,为通用添砖加瓦,他应该进董事会。当然了,Jerry York也是一个人物---人家是Chrysler的前CFO。个中原由,值得玩味。现在双方还在谈判,结果没有出来。不过鉴于通用今天的营运情况,有分析人士倒是主张让Jerry York进到董事会去,吸收点新鲜血液,至少对于重振老态龙钟的通用有好处。

  1998年Chrysler与Daimler-Benz合并之前,Kerkorian也曾经是Chrysler的最大股东,他也想控制Chrysler,但最终没有得逞。相隔不到十年,Kerkorian又东山再起,杀回来,可见他想染指美国汽车业的雄心,这些年来一直随着他的年龄在增长。不管他这次成还是不成,对于通用这样的庞然大然,都有人在打它的主意,可见,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显然,市场经济和股份制度给了各种资本公平参与的机会。

  而在中国,庞青年得到了公平的机会了吗?

  庞青年,四十来岁,金华青年汽车集团的董事长。他在行内为人所知是因为他旗下的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所生产的130万元以上的豪华客车,其市场占有率达到70%,而200万元以上客车更是完全占领了国内市场。2004年销售收入14亿。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业绩,但相对于轿车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产值,它们都算不了什么。这当然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很不满意。于是,他决定要造小车,要赚更多的钱。

  有报道说庞青年在资本市场有相当的涉足,对此,他笑着承认“可能收益不比汽车小”。英雄不问出身,我们估且相信他有很多的现金,也有能力收拢更多的现金。假如他筹集了足够的现金,把中国的上市汽车公司梳理一遍,就会发现,国有控股地位牢不可破,投身股市,还是当不了最大股东。开会时,麦克风离自己太远,会快开完了,也轮不上自己发言,得到的是人家董事会“赏给”的一个闲差,充许你有“用脚投票”的权力。给小汽车打上“青年”这个品牌,只能是一种奢想。此路不通。

  好在路未完全堵死。那就去买别人用不了的牌子,买一个合法的身份。于是,庞青年盘下了贵州云雀,终于上了可以生产小车的目录。根据去年6月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牌子是不能买卖的,法不溯及既往,既往不咎,庞青年也算运气不错。

  在中国,要讲生产汽车,一方面得市场要好,另一方面也得讲个政策允许。李书福运气好,他赶得早,庞青年运气也不差,他赶得不算晚。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超级车迷”,比如力帆的尹明善等, 他们的运气就不如庞青年了,他们下手晚了,上不了目录,拿不到“准生证”,盯着潜在的市场干着急。有市场,不让人家上,固然就是一种歧视,一种不公平。如果我们的企业求发展,更多的靠得是运气,国有的合资企业在这种运气中倒是“坐”大了,“坐”强了,同时,外国人也跟着“坐”大了,“坐”强了,民营企业反而没戏,对外国人讲WTO,对自己人反而不讲WTO,这就不光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了。最后跟外国企业较量,很可能会输得精光。只有公平参与,公平竞争,社会进步才有动力。这是无须多讲的大道理。

  政府站在宏观的角度,认识到中国市场汽车产能过剩的潜在危机,拉响预警,这是政府的职能使然。然而,政府用于堵的办法多,用于疏导的措施少。话又说回来了,中央抓得紧,地方不来气,很可能让《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流于形式,这样的例子已经很多了。还不如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让公平代替运气。该放开的放开,有钱人更知道钱来之不易,评估之后,发现风险太大,会没钱赚,自然不去碰“不属于他的东西”。钱多得烧包,如果中国也有kerkorian这样的大富翁,那就创造条件让他去股市过把瘾。想做“超级车迷”,有钱就买股票,当执行董事,没钱有技术,没技术有管理经验,那就专攻一项,社会化的分工大生产,照样其乐融融。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是品牌和企业的集中,跨国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民企企业也罢,不管政府如何“计划”,产能矛盾最终必然会突出起来,整体上会有一个汽车企业的并购潮出现。很遗憾,有相当一部分的汽车企业会垮掉,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讲,就是“愿赌服输”,这也是一种公平,而绝不算运气。

  ( 作者: 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杨栩 )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