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客车即将纳入“召回” 生产企业心态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9:04  中国汽车报

  今年年底前,把M2和M3类汽车(9座以上客车)纳入召回管理范围,这是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今年的一项工作计划。年底将至,客车企业对召回的看法如何,做了哪些准备?采访一些客车生产企业后记者发现,目前客车企业对于客车召回的态度差别很大。

  有人平静

  对于召回,有些客车企业的反应很平静,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以前或多或少地在按召回的要求做,只不过以后有了明确的法规,可以“名正言顺”地称为召回而已。

  桂林大宇销售公司总经理潘军表示,客车召回可能对一些小企业有一定冲击,但没什么可担心的,不会对有实力的企业造成多大冲击。“之前大家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客车不比小轿车,都是专业用户,也比较集中,互相之间消息流传很快,所以真要是产品存在什么缺陷,企业是瞒不住的,一般还是要实话实说。另外,汽车产品没有一点毛病是不可能的,偶尔出现一些缺陷是正常的,这一点客车的专业用户也比较理解。”

  少林客车李总工也表示,召回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前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以后会有正式的法规明确规定而已,这对于厂家也是一个促进,产品出了问题要负责。“制定召回管理规定的专家领导们到我们这里做过调查,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真要实施召回,操作起来不会有多大困难”,她很有把握地表示。

  申沃客车总经理办公室的陆经理也表示,现在国家管理汽车行业的大方向是趋于严格、提高进入门槛,客车纳入召回管理范围将进一步强化这一方向,目的是使汽车产品更可靠、更安全,这一目的与沃尔沃一贯的理念是一致的,申沃目前正在上汽集团的统筹下做有关召回的准备工作。

  有人忧虑

  另外一些企业则对日益临近的“客车召回”忧心忡忡,其中不乏有实力的客车企业。

  中通客车质管部主任认为召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客车行业的生产比较特殊,整车厂主要制造车身,一般来说底盘、发动机等总成部分有缺陷会导致安全问题,车身部分即便有问题也很少涉及安全。但是召回规定主要针对的是整车厂,对于零部件企业则没有规定,实施召回制度后责任和费用如何分担,这个问题比较棘手。”

  他还担心召回制度会被竞争对手恶意利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客车企业好几百家,这么多的企业不一定都能正确理解召回,如果再碰上少数故意闹事的客户,企业就很难顺利实施召回。

  一家排名行业销量排位前8名内的客车企业质管部的负责人也表示,公司目前对客车召回持“谨慎观望”态度,准备工作倒是在按部就班地做,完善客户档案,加强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等等,但是至于在客车召回管理规定出台后会不会采取实际行动,则要“看看再说”。他坦率地表示:“过去一年多轿车企业实施召回的不少,但主要是合资企业,人家有实力啊,即使这样,有些轿车企业的召回也不过是面上的事,不是什么真正重要的缺陷。再说,目前客车行业的水平毕竟还没有轿车行业的水平高。轿车厂家都不一定在召回上动真格的,客车企业能有几家有真正召回的底气?”

  客车专家佘振清对此也表示担忧:“如果客车召回管理规定不充分考虑客车行业的特殊性,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让企业疲于应付。”因为客车是运营工具,使用状况和轿车有很大不同,一般使用四五年基本上就该报废了,如果还像轿车一样要求,要企业保证10多年的使用期,则很不合理。

  他还表示:“目前国内客车企业的水平虽然有很大提高,但是还有不少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车没有缺陷,客车用户里总有少数难缠的,出点问题就要求厂家赔偿或换车,今后有了客车召回制度,恐怕这样的客户会更加有恃无恐。”

  有人质疑

  也有企业质疑客车召回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一位要求保密的质管负责人表示:“国外客车业发展那么多年了,没听说有什么召回管理规定,国外客车也很少有召回的。”

  有些人则对客车召回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认为召回不适于客车行业。客车生产的个性化程度远高于轿车,都是“看单点菜”,经常是用户自己要求装配什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因此客车不会像轿车一样出现一批车出现同样的缺陷问题,没必要“兴师动众”进行召回。

  一家中小客车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召回解决的是普遍存在的安全缺陷,但是目前客车产品型号多,批量小,就是有些产品有问题,也不过是几十辆,厂家上门就给用户解决了,还节省用户的时间。”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专家也对客车召回能否落到实处持怀疑态度:“客车厂家大大小小全国好几百家,产品则上千种,产品量又很少,管理部门不可能对每种产品都监督检测,只能靠企业自觉上报,但召回明显要比现有上门维修的处理方式麻烦,还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估计不少中小企业把要求上报的信息报上去以后就不管了,还和以前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位专家表示:“客车还有不少上升空间,不能用太高太严的标准去硬性要求企业,否则可能就把企业框死。客车企业在汽车行业里属于‘弱势’,由于企业比较散,在政策制定中没有什么话语权,有些政策经常是从轿车行业直接套用过来,实际上不一定适用于客车行业。”

    本报记者 耿慧丽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召回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