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柴油动力和混合动力到底谁更适合中国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8:59  中国汽车报

  在丰田普锐斯拿到公告,上市进入倒计时之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陈清泰公开呼吁,中国应该将先进柴油机作为节能环保汽车的现实技术选择。陈清泰的呼吁引起了不少汽车专家的共鸣,许多专家都支持柴油轿车的推广工作。

  柴油动力和混合动力,到底谁更适应中国市场呢?

  中国市场的日欧“战争”

  自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后,节能汽车的前景变得“豁然开朗”。不少国外汽车公司正是看好中国节能型汽车的市场,才下大本钱推广自己的产品。由于混合动力轿车还没有上市,所以柴油轿车和混合动力轿车的正面冲突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上进行,不过,随着普锐斯上市日期的临近,二者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这是一场作用在中国市场上的日本和欧洲不同技术流派之间的“战争”。

  据悉,欧洲柴油发动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不仅在节油方面有着比汽油发动机更广阔的前景,排放方面也能满足欧洲严格的排放标准。欧洲企业以德国大众为代表,在中国大力推广柴油轿车。关于柴油车在国内的前景,大众集团中国区总裁雷思能认为,在未来的20年时间内,发展节能环保的柴油发动机是中国兼顾环境与能源的解决之道,柴油轿车是目前解决中国汽车环保、节能问题的最佳方案。

  面对欧洲企业雄心勃勃的中国柴油轿车计划,日本企业也并不示弱。

  今年9月15日,丰田汽车与一汽集团在北京举行了“一汽-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目的是共同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普及。根据该项协议,丰田最早将于今年年底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

  据悉,很早以前丰田便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就混合动力项目进行了共同研究。对于为什么要在中国销售普锐斯,丰田公司原社长张富士夫表示:“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与一汽集团合作的背景,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在中国随着今后的汽车普及时代的到来,关注环境和能源将变得十分重要。”

  各有优势和不足

  无论是柴油轿车还是混合动力轿车,在中国推广都不能不考虑整车价格的问题。从价格角度看,柴油车在市场竞争中略占优势,但混合动力车也有着自己的长处。

  经过数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波动的“磨练”,中国消费者对于整车价格已经变得十分敏感。对于目前略高于同级别汽油轿车的柴油轿车价格,不少消费者还在采取观望态度。

  就柴油车而言,其相对于汽油车低油耗的特点,使得这个价格还是应该能被消费者接受的。

  相对地,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的价格就使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据了解,普锐斯在日本的售价约为3万美元,与同级车型相比价格约高3千美元。尽管它的油耗更低,但由于没有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较高的车价令消费者很难承受。

  对于柴油车,汽车专家杜芳慈认为:“柴油发动机的优势是技术成熟、油耗低。如果油品中的硫含量降下来了,柴油车将有更大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柴油的品质是柴油车竞争的“短板”。这一点也为企业所承认。一汽-大众总经理秦焕明就表示,随着国内油品质量的提升,柴油车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杜芳慈告诉记者,由于我国目前的柴油中硫含量较高,所以部分柴油车还不能达到我国未来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相比之下,混合动力车则不存在油料的问题。由于混合动力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所以不必为油品担心。

  观念决定一切

  据统计,柴油轿车的保有量虽然仅占我国汽车总量的0.2%,但是目前中国柴油汽车的整体保有量却占到23.7%。柴油车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群众基础,消费者对柴油车比较熟悉,而混合动力这个词对消费者来说则显得很陌生。记者调查时发现,在消费者的观念中,柴油轿车要比混合动力轿车更可靠。

  “柴油车坏了还好说,混合动力车坏了都不知道去哪儿修。”一位消费者这样对记者表示。

  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政府的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清洁燃料车和混合动力车的购车者可以减税2000美元,减免的税款抵消了丰田普锐斯价格中高出其他车型的部分。这一政策加强了普锐斯的竞争力,因此仅2005年上半年丰田普锐斯就在美国销售了21783辆。前不久,美国政府的又一优惠政策出台,购买柴油轿车者最高可得到3400美元的税收返还,享受和混合动力汽车相同的政策优惠。该政策的出台,鼓励了购买柴油轿车消费者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政府没有出台类似的政策,不过陈清泰表示:“先进柴油机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是成熟的技术,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明显,又无须对相关技术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现实途径,中国应该将发展柴油机技术作为汽车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 关 越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