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年关刚过,笔者曾发表过一篇题为《2004:汽车市场炼狱》的文章,当时一些业内人士颇不以为然,因为当时的背景是汽车业“井喷”发展,市场一片繁荣。但事实上04年“惨淡”却让许多专家及厂家目瞪口呆,乃至不少厂家将04年看成是汽车市场的“滑铁卢”,巨大的落差也使厂家排产计划全被打乱。
排产计划被打乱还可以通过多班轮岗来调节,但若年度计划安排预期不准,车型投放计划目标不明或时机选择不当,都可能带来持续性的严重后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众在国内曾占据60%以上的份额。但时至今日,大众在中国早已风光不再,根本原因是竞争使然,但大众的衰落,决不仅仅是坊间所议的高层更换过频、南北大众掣肘等原因这么简单,坐大享成、重叠竞争、新品投放滞后、品牌布局不连贯、升级换代速率过低等都形成综合的羁绊合力。
如果不知道下一轮消费波什么时候放量,不了解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惯性力大小,就可能在日益细分的竞争格局内落后一步。
综上所述,即汽车厂商对汽车市场的发育能否有一个准确把握,对未来一两年内的汽车消费能否有一个精准的预期,对其战略调整及市场安排至关重要,同样会体现于新品投放与价格战略上,也反作用于消费者。那么,对06年车市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历了04年的低潮与05年调整之后,06年是一个“节点”。
笔者观点是,06年车市将有一个新崛起,会有一波较为强劲的消费增长,当然,这一波增长是平稳发展中的“小高潮”,不能与02年及03年时的“井喷”相比,整体产销规模有望达到630万辆-650万辆,增幅超过15%,其中轿车增幅有望突破25%,达到330万辆-340万辆左右。相关判断基于以下分析:
首先,政策预期破关,待购心理平衡打破。
2005年由于落地完税政策的实施及前期进口车商的观望,进口车并没有对国产车产生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国内细分市场竞争加剧,降价策略混乱,新车价格大都虚高,导致消费者待购严重,11月份从北京各汽车交易市场反馈的信息看,观望情绪在加重。
2006年7月1日,汽车进口关税将进一步降至25%,零部件关税将减到10%,最终兑现入世承诺,按理说进口车应该放量车价有较大下调,最后产生多米诺效应压低国内车价,但是,这种预期最终会落空,并随着政策的实施后降到零点。一方面,正如今年实施品牌经营及落地完税政策一样,不知道明年是否会又有新的政策出台,从而提升进口车经销资质及增加经营成本,避免其形成“集中”冲击效应;另一方面,世界九大汽车厂商在国内都有合资企业,并且很多进口车型包括高档车都开始国产,厂商会尽量避免进口车冲击其在国内的车型;再者,进口车经销商本身会减量“缩库”想法维持高价位,即使有些车型较大幅度降价,但由于进口量占总数很小甚至呈萎缩状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那么,一步到位与国外车价接轨的预期被彻底打破后,心理博弈也不再平衡,待购坚冰开始瓦解。
其次,较大的降价风潮正在酝酿,06年年初、年中或秋季会有至少两轮冲击波拉动消费。
2005年在钢材、油品价格上涨压力下,今年前9个月汽车整车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77%,几大汽车集团盈利能力都处于下降状态,一汽下降75.86%,北汽下降66.31%,长安下降63.16%,上汽下降59.29%,东风下降21.23%,广汽下降16.57%。在这种状态下,许多厂家迫于财务指标不愿随意降价;另一方面,市场观望气息渐浓,厂家除短期零星调整外,等待时机的成分居多;三是降价效应易被稀释的现实使厂家不愿轻易大范围降价,而一些小规模企业则有心无力。然而,即使是这种情况下,05年的汽车平均价格为仍较04年下降了1.7万元,降幅达11.63%,显然这一趋势难以阻挡。
那么,06年的成本压力不会有大的缓解情况下,汽车价格是否会居于平稳呢?答案恰恰相反。从目前新车的上市价格可以看出,很厂商都留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实际就是在等待06年这一个关口伺机而动。现在不少新车上市伊始动辄二、三十万元甚至四十多万元,新车普遍虚高而又都在等待时机的的情况下,先动手的企业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大规模的降价潮。
第三,内地中小城镇二、三级汽车市场启动,引发新的消费浪潮。
笔者此前曾从人口基数、城乡汽车费比例、县域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增长水平、中小城镇购买力及城乡用车环境等方面,就二、三级市场的巨大潜力作过详细分析。在这些“次级”市场,不仅人口基数大、汽车消费比重低,而且一些县域经济增长强劲,很多中小城镇的购买力不容小觑,实际上,这一市场已经开始彰显实力。在一些中小城镇,购房压力不大,一些居民手中闲钱却不少,汽车热正在兴起,而小城镇的消费示范效应及“攀比”消费心理更突出,一旦酝酿成潮,包括公务员、企事业人员、中小私营业主、富裕农民在内的极其庞大的内地消费大军,将带来巨大而持续的消费热潮,2006年这一市场有望持续升温,目前很多厂家力推小排量新车也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些厂家(如吉利)将生产基地内移对此已作出很好的注脚。
四是小排量车升温及厂家的务实举措拉动消费。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概念车及高档车已经不是主角,许多厂家不约而同将小排量车作为主推新品,今年1-10月,排气量在1.0升以下的轿车销量增长85.15%,1.0-1.6升的增长23.4%,06年小排量车的产销量将进一步扩大;当然,15-30万元各档次的中级车仍是厂家重要的利润源,厂家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另外,各厂家还会进一步完善高、中、低档的品牌布局及每个档次的细分产品布局,同时,生产小面、轻卡及SUV的厂家可能涉足轿车,生产轿车的企业也可能在SUV及MPV领域寻求突破,产品相互交叉,竞争更趋复杂。
环保节能的要求、城市消费群体年轻化及农村市场的启动,都将推动小排量车的消费。目前,长安铃木雨燕、雪佛兰AVEO乐骋、奇瑞QQ、广本飞度等小排量车热销势头不减;而10万元级以下的家轿如天津一汽“新N3”、吉利自由舰、哈飞赛豹等,市场关注度正不断攀升;夏利,桑塔纳、捷达、伊兰特则是单个车型年销量突破了10万辆;而骐达、赛拉图、福美来、福克斯虽然不是小排量车,但十几万元的价格使其得到了受众的认同。以上都说明小排量、紧凑型、相对低价位的家轿受市场认可度较高。
广州车展的新品展示也许能凸现出厂家未来的市场战略走向。北京现代展出的ACCENT明确定位于“节约型小康社会的先锋轿车”的入门型家用轿车;而上海通用推出的三厢雪佛兰LOVA则仍然采用1.4升发动机,排量和两厢AVEO相同;而上海华普推出的海尚305虽然排量达1.8升,但其售价却锁定在7-8万元。显然,小排量和低价位是部分厂家未来的两张主打牌之一。
此外,别克凯越(10.7-14.7万元)、一汽宝来(13.1-19.9万元)、东风标致307(12.2-17万元)等紧凑车型,东风日产天籁(23.3-29.3万元)、广本雅阁(19.9-28.6万元)、别克君威(17.6-29.2万元)及新马自达6(20.5-23.5万元)等中级车,受市场锤炼已久,在06年若进一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其市场地位仍将很牢靠;而新近上市的帕萨特领驭(21.4-31.8万元)、丰田皇冠(28.7-38.5万元)、别克荣御(40.4-42.9万元)、新奥迪A4(27.5-47.9万元)等中高级轿车,虽然有的已降价不少,但06年若能自挤水分主动出击,同样能造就新的消费热点。而国产宝马和即将上市的国产奔驰若肯降尊就市,也可能会受到市场热捧。简而言之,市场的大棒其实仍在厂商的手里,若能在服务及价格策略上采取更务实的举措,06年没有理由悲观。
第五个增长因素在城市,已有车型升级换代加快、2年调整后新的消费波形成、年轻购车族的扩大等原因,使06年大中城市的汽车消费有望反弹。
04、05年调整后,待购压抑的消费能量可能再度集中释放,一些大城市的私车保有量虽然持续上升,但整体比例较发达国家仍然低很多,北京私车保有量全国最高虽然超过了160万辆,但还不到巴黎、东京等城市的一半,购买力并没有充分释放,其他城市更不用说;另一方面,刚工作几年甚至是在校一族,汽车“饥渴度”正急剧攀升,先有车后有房的消费观在“年轻代”很有市场;此外,希望拥有第二辆车的家庭数量正在增加,即使不添车,90年代中后期累积的升级换代要求也正加速,而一些汽车置换业务的兴起,也使2、3年换部新车成为可能。
其他一些方面的因素也可能成为06年车市“复兴”的润滑剂。比如旅游业的进一步兴盛将为汽车消费平添不少动力;汽车信贷再保险的发展、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扩张、二手车交易进一步活跃、燃油税06年恐怕还难以出台、人民汇率升值降低进口成本反作用于车市等等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拉动汽车消费。
此外,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哈飞、奇瑞、江淮和吉利等10家主要生产企业,已把持国内80%以上的市场,大企业垄断格局日益成形,而中兴、双环、江铃、东南汽车等势必努力扩张,吉奥、比亚迪、力帆等民营汽车企业也将极力求存,这些企业的竞争及价格“扰动”,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车市发育成熟,对补充边远市场及“细碎市场”、拉动汽车消费同样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06年车市整体向好,但有一些牵制因素也不容忽视,很可能抑制增长使市场出现反复。包括原材料和燃油价格居高不下抑制消费;大中城市交通恶化,限制使用的措施会越来越严厉;厂商价格调整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酿成新的待购风潮;合资公司在利润指标压力下调整的灵活性下降;地方乱收费抬头抑制中小城镇汽车消费;银行汽车信贷继续紧缩;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导致资金链吃紧影响研发、投放及服务等等。(曾业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