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营汽车企业来说,真正可能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自己的“组装能力”。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是民族汽车品牌的发展主体,其发展壮大直接关系着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汽车是所有的机械、制造或者说机械工业内最全的,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工业科技。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机械工业、电缆工业等各方面它都会牵涉,它对GDP的贡献非常大,这无疑是一个最简单清晰的定义。
11月8日,在浙江汽车自主品牌高层论坛上,国家政策研究部门和企业界的代表出席这个会议,就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发展的机遇,和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等多个题目进行讨论。
为此,本报记者就地以探寻2006年民营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趋势为主题,采访了几位汽车企业老总和有关专家。
长久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话题之一。上海华普董事长徐刚认为,我们已经揭开了民营汽车2006年的面纱,并翘首在2006年里面,民营汽车有一个好的开端。举个简单的事实,民营企业解决了90%的就业,但是只拿到10%的贷款资格。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的非公36条颁布引起了各界关注的原因。非公经济36条是建国50多年来中国政府第一份全面规划非公经济的政策性文件,它的颁布标志着民营经济的推动主体将转变为由中央政府推动。徐刚相信36条会为民营经济迎来融资渠道多元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活动空间国际化等有利的发展局面。
对此,上海汽车分析师项明认为,首先中国民营汽车要自主品牌,没有自主品牌,民营汽车工业无法良性造血功能,一切只能仰仗外资,无法在完成规模经济后大批走出国门,实现产能的合理扩张与转移。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合资企业采用外方的品牌,这是对合资企业资源的利用,因为目前大众的消费心理就是如此,消费者青睐外资品牌,如果你不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吗?只能说目前我们民营汽车的自主品牌在影响力、口碑、服务等方面还与外资品牌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在缩小,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外资品牌的增长速度,项明进一步解释。
此消彼涨,这一天终会到来,再者说,外资品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几年后,通用、大众、福特、现代、三菱中的某一家或几家品牌就倒下了呢。难道随着他们的倒下,我们的民营汽车或者合资企业也一起倒下?我们的自主品牌就没有机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众所周知,汽车是公认的高度资金密集型产业,巨额资本是其血脉。民营汽车业起步首先要解决的都是资金链问题。仰融时代用的是金融市场上的资本运作;李书福用的则是集合民间资本的方式,而在普遍的产权问题面前,中国民营汽车业是否能继续生长?
在谈及这个问题上,浙江汽车专家陈虎山指出,政策准入的不公平,肯定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但这个方面,只有靠民营企业自身的政府关系运作能力来解决了,在这个方面,民营企业其实更应该注重的是对传媒的影响力。
然而,个性化和规模并重,是汽车这个行业中永恒的课题。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他们总是喜欢放出一些豪言壮语,总是容易被自己眼前的成功所迷惑,这是民营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奇瑞就毫不避讳自己2007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目标:25万辆。
不过陈虎山要提醒的是,汽车市场不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单一车型和单一的优势,基本上在美国这样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是无法立足的。奇瑞到底能用什么样的策略征服美国的汽车消费者?又怎样征服强大的竞争者和二手车市场的替代竞争?豪言壮语之后,需要更加细致的战术配合。
民营汽车目前面临的形势、发展的机遇、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时,行业人士认为自主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软件创新,民营汽车企业的机遇和挑战是平分秋色的。
显然,2003以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市场份额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跨国汽车集团合国内合资品牌对民族汽车品牌的夹攻也将加剧。同时,由于油价上涨、全球席卷环保浪潮,在最新的汽车消费趋势方面,和那些汽车百年品牌的产研发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的,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机遇!如果抓住眼下汽车消费的机遇,就是好事情。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也主张,对于民营汽车来说,一个不错的思路是,收购国外的汽车企业或者汽车设计公司或者关键性的零部件企业。如果有一天某合资外方离开了,合资企业不会随之垮掉,有可能在中方的掌控下走出另一片天地。
“当然,民营汽车不得不走出去寻求机会。为什么5年前不想到出口?其实道理很简单,决定企业成长的,必然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从别人那里拿图纸,用人家的管理、体系、标准,这是交学费,因为以前没搞过,就像练字,你不也得从临摹开始吗?但是用着用着他也得消化一点吧,消化多了也就有自己的东西,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这个消化过程只会越来越快。别拿一汽和上汽说事,人家那个时候是卖方市场,数钱都数不完,没有消化的动力,现在迫于形势不都开始搞了吗。现在谁都知道外方不是英雄,随时有可能离开,所以偷师的本领不能不学。”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如此对民营汽车2006年走势给出了一个评价。本报记者 熊宇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