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广州花都,四辆崭新的东风日产旗下的轿车依次缓缓驶下生产线,接受来自四面八方人们的检阅。这四款新车不仅意味着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第30万辆车成功下线,也代表了东风日产日益增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更昭示着东风与日产融合、产品与市场融合的进一步加深。
虽然成立仅仅两年,但这段并不算长的时间,对东风日产这样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营理念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来说,犹如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历练:在破除了2004年产销同比下降6.6%的低迷之后,今年1—10月产销同比增长超过200%;从2005年3月1日第20万辆下线到如今的30万辆,东风日产仅用了8个月零8天。
东风日产凭什么能在短期内令人耳目一新?“鲤鱼跳龙门”的秘诀何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在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中如何达到“和谐”?日前,本报记者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进行了专访。
1+1必然大于2?
在200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东风日产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据任勇介绍,2004年东风日产的产销量只有区区6万辆,但今年1—10月,产销量已攀升至123550辆,是去年同期的2.7倍,全年14.75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黑马”的产生,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东风与日产合资企业东风有限汽车公司的最具潜力的部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几乎汇集了东风与日产的人、才、物全部优势资源。然而,就在东风日产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迎来了被视为中国汽车业“拐点”的2004年,汽车市场从“井喷”增长转入回落,虽然轿车销量同比增幅仍在15%左右,但东风日产的销量同比却下降了6.6%,不仅跌出了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十强,甚至低于合资前风神公司2003年6.5万辆的年销量。
市场出了问题,原因却在内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模式的两个企业之间的整合,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合资企业50:50的特殊股权,也决定了合资双方冲突的复杂性和整合的难度。任勇坦承,在东风日产合资后,合资企业的双方是各有不同目的的。“日产希望借助这个项目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全球的销售,实现日产“180计划”,中方则希望通过引进日产的技术和管理,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与此同时,双方在管理和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日方的管理方式强调计划和执行力,中方则讲究感情、强调灵活、速度和效率”。
由于中日双方文化背景、办事方式、团队特点上的差异,在立场和方法上也没有形成统一,在经历2003年合资后短暂的甜蜜之后,东风日产内部双方的矛盾随即暴露出来。2004年10月14日,任勇做了一次他自称为“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东风日产花都工厂限产一个月的报告。出于安定军心的考虑,任勇将限产的原因更多地归结为库存压力过大,但大家心里实际上都明白问题是出在公司内部。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座谈会,任勇发现,“合资双方的融合问题,并不是1+1=2这么简单,两个优秀的团队走到一起并不见得就优秀。”
解决合资汽车公司双方的矛盾已经是迫在眉睫,合资后的东风日产急需蜕变。
用共同利益填平文化鸿沟
正是经历了痛苦的2004年,东风日产的合资双方才有了冷静对话的可能。对于合资双方固有的文化差异,任勇想到了用共同得益去填平文化鸿沟。“东风和日产建立合资公司最终的目的,是要取得合资公司的成功,前提都是东风日产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哪一方独赢的可能性。东风日产如果失败,一切都无从谈起。”任勇如是说。
任勇认为,“如果很好的合作就是天堂,那么反之就是地狱。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合资20年来,这个课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仍然是各个汽车合资企业的老总在追求的和谐境界。整合问题始终是中国合资企业绕不开的症结,特别是在50:50的股比、民族关注度高的中国汽车工业。”
在任勇看来,中外汽车合资企业“合资”固然重要,但“和谐”更重要。
合资双方不在具体分歧上纠缠,而是回到双方合作的原点,在确定了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经过自我反思和反复沟通,通过建立《东风日产行动纲领》的方式,东风日产最终走出了一条“合资”—“合心”—“和谐”的企业整合之路。任勇认为,“对东风日产而言,别说东风,也别说日产。只有通过行动纲领,树立新的东风日产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才能解决合资期限50年的事情。”
30万辆只是新起点
虽然东风日产在2005年取得了超常规发展,但任勇的低调还是一如往常,“30万辆对于成立时间较短的东风日产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根据东风有限“23计划”,到2007年东风日产将达到30万辆的产销目标,这也意味着东风日产必须在未来的两年内产销量将实现翻番。对此,任勇很有信心,“在2007年以前,日产还将投放三款新车型,我们对后续的车型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再加上现在已经推出的天籁、颐达和骐达等车型都在成长,尤其是颐达和骐达是今年4月才新推出的产品,明后两年还有两整年的时间。相信在2007年能完成30万辆的任务。”
当前,东风日产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加快产品结构的更新升级,努力降低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管理等诸环节的成本,提高全价值链的综合成本利用率,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任勇表示,今年年底东风日产研发中心将建成投入使用,这对新车型的导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撑,也可以缩短新车型导入的开发对应周期。从制造能力来说,东风日产27万辆新工厂明年6月份将建成,花都的工厂也在完善,新的发动机工厂在明年2月份也将会正式投产。“从制造能力以及导入日产制造经验的结果来看,东风日产的劳动生产效率在全球是第一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成本控制、制造效率、制造成本上是有把握的。”文/本报记者 李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