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制造”不可亵渎 制造大国需转型制造强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6:16  新浪汽车

  曾几何时,我们用过洋钉、洋火、洋布等,但现在让我们感到自豪: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包括汽车产品)走进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摆进了世界最发达的市场。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美国人一天24小时,从起床的闹铃、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觉的拖鞋睡衣,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标签。

  不过在这一“荣耀”的背后,也有一些令人不那么愉快的统计,“中国制造”在许多地方被认为是劣质品,在美国的产品召回目录上,有将近一半的产品产地在中国,欧盟公布的产品黑名单上,来自中国的也不是少数。

  尽管,我们已经被跨国公司纳入到他们各自的全球战略中。但跨国公司的野心,是要把合资公司变成诸如“大众的中国公司”、“丰田的中国公司” 、“通用的中国公司”。

  但华晨宝马高级副总方智勇却诡辩,宝马倡导的是消费者在全球任何地方买到的宝马车都是一样的理念,所以在华晨生产的宝马没有华晨的字样。

  但那些被召回产品、上了黑名单的产品,用的牌子是别人的;宣布产品缺陷,自愿召回产品的是别人;留下的客服电话、修理地址、赔偿资料也是别人的;但独独有一个诺大的“中国制造”夹在其中。好像中国人制造了这个有缺陷的产品然后就再也不管了。

  当今目下,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中国产品在世界上声誉不高的原因是缺乏自己的品牌,人们看到的贴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代人加工。“中国制造”的背后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些产品的主要利润都被品牌持有人、被经销商赚走了,而中国人拿到的仅仅就是一个辛苦费。许多专家学者疾呼:创出中国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中国制造”不仅丰富了中国自身的商品供应,而且通过贸易向世界提供了众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说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事实上,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产品供应全世界,却没有自己的品牌。

  在汽车届更有甚者,淡化“中国制造”,突出外方品牌,仍然以 “洋品牌”的名义卖汽车。这简直是在亵渎“中国制造”。换一个角度看,“中国制造”其实也是个品牌,而且是个在我们努力制造单个的本土品牌的时候,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大品牌。

  笔者想说的是,培养一个名牌大学生、培养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每一个母亲都可以做到的,但培养一个健康、无缺陷的孩子却是每一位母亲的责任。 我们如母亲对待孩子一样来对待自己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吧!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制造。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杨仕省)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