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在汽车圈的日子--“下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1:17  深圳特区报

  这里的下线可不是传销的下线,在汽车界的行话“下线”是指“驶下生产线”,即产品问世。奇瑞第一台白车身下线时工程师们激动得痛哭失声,广州本田上千员工目睹第一辆雅阁驶下生产线时终于体味到新的工厂和事业正在广州标致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而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场景在下线时往往屡见不鲜,扣人心弦。

  但是,这种油然发诸内心的庆典在商业操作中,越来越被赋予了聚焦视线、营造兴奋点的市场告知和市场预热功能。下线时遍请各界记者、新车在如雨的镁光中驶下生产线、领导讲话、花炮绽放、全国立即掀起一轮报道热潮——这样的造势良机焉能放过?于是,下线遂成各大车厂最关注的环节,也成了每个汽车记者职业生涯中最生动的记忆。

  相隔数月,一种车型要举办一上(市)一下(线)两次大典和活动,许多记者也因着这一上一下在飞机上上上下下。在新车下线密集时,一周有时有两三款下线上市,于是记者们散了这场奔那场,时间得掐算得极为精准才行。

  别以为厂商这是多此一举,浪费资源,须知炒作、炒作,得不停地翻炒方能强化品牌、加深印象。下线是炒预售:“看啦看啦,我这车又亮又水灵,别把钱瞎扔在别的牌子上,快来我这里预定吧。”这样的运作往往极为有效,到正式上市时,订单往往已经过了五六千。最近的例子如锐志,拔剑三寸,未曾全出,已经寒光四射,激评如潮,压得对手们喘不过气来。

  下线上市,兹事体大,其间难度、经营、奥妙绝对可以写成一本“公关大观”了。此前“汽车圈日子中写的”提问、采访等环节往往都在此发生,此间不赘述。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2003年风神阳光下线。

  由于历史的原因,2003年的花都,东风日产新工厂还在兴建之中,崭新的阳光需从东风日产的前身风神汽车京安云豹残旧的生产线上淌下来。作为华南的汽车记者和与深圳风神深有感情的“老家人”,我深知京安云豹那条组装蓝鸟警车的装配厂生产线的老旧。作为朋友,我曾建议东风日产领导别在厂区举办下线而去京沪等地举行上市发布会,避免人们对生产实力和品质有所怀疑。所以,我接到邀请函时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上午十时,来自全国的记者们搭乘大客到达花都厂区。当车停在一座厂房门前,一条红地毯和“发布现场由此前进”的引导路牌把我和上百记者们导入厂房。这个引导的走廊和整个像篮球场大小的会场都被深灰的纱幔从房顶悬垂下来,严严密密地笼罩着,几百号人就在这特大纱帐中签到、就座,10多台柜式空调在边上呼呼送风,空气新鲜凉爽。大家不觉为怪,反而觉得神秘和新鲜。

  10点半,会议开始。领导致辞,设计师诠释车型,银色的阳光从深灰的纱幔外徐徐开进,激光和音乐大作,记者招待会和发言提问,高潮迭起、时光飞逝,到最后,许多记者开始频频看表——12点,肚子早饿了。

  12点15分,“下线”所有仪式完毕,司仪宣布请大家移步上车去XX酒店进餐的时候,大家步出“发布会场”,抬腿便跨上守候在旁的大客,出厂向酒店开去。而主人们站在车边挥手相送,笑得含蓄,笑得开心。记得当时我捣了厂家朋友一拳:“众目睽睽,瞒天过海。你们这手太妙了!”他赶紧陪笑说:“李老师,别,您多多包涵——下线仪式不请记者不好交代,请你们,看看我的肩膀,紧张得都汗透了……”

  就这样,上百记者到了厂区又没看过厂区,参加完“下线”仪式又没看到生产线,乐孜孜地出来了,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不妥,有蹊跷。我问一个坐旁边的同行:你觉得风神厂怎样?他说:嗨,稀里糊涂的哪有时间仔细看?反正新车挺不错的。我在心里暗暗击节赞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太完美了!

  事隔三年,今天,现代化的生产线和发动机车间早已崛起于花都,东风日产的行业地位无可撼动,京安云豹生产线早已废弃退役,当年的活剧应当成为一个可以解密的公关范例。

  作者:李潮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