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是尊重市场规律 龙永图与小布什为何两种境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9:55  青年体育报

  8月21日,在南中国广州花都开幕的汽车论坛上,由何光远和龙永图两位重量级人物关于中国发展自主汽车品牌上的争锋相对所引发的群儒劳民伤财似的口水战可否成为国内部分小农经济脆弱灵魂的最后祭奠场?如果可以,本人也斗胆效尤一回,向被部分人粉饰金装的“民族尊严”吐一回口水。

  经济规律与情感无关

  所有偏执的自尊往往都来自超级自卑。中国人虽说同宗同源,但自尊的方法则各有不同。闭关锁国是自尊,改革开放也是自尊,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自尊,自杀式炸弹也是自尊。具体到“何龙相争”,可以肯定地讲,何光远很自尊,龙永图的自尊绝然不在何之下。

  如果我们回到汽车产业上来,今年发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件典型事件则比较清晰地表现了美国式自尊与中国式自尊的绝对差异。今年5月4日,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参加了日产汽车在密西西比州一家组装厂的开业周年庆。当时有美国记者请布什发表对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表示愿意在美国提高价格,以便给美国竞争对手(通用福特)以喘息之机言论的看法时,布什总统却不屑一顾地说:“我想他们(通用、福特)需要学会怎样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对本土汽车企业如此冷若冰霜的言论出自一国元首,美国人却视若无睹;反之若是在如此敏感的庆祝会上,说出如此称得“数典忘祖”的言论,在中国大抵会遭到90%以上全民提议要求对这样的元首进行弹劾。今天龙永图因为一句包含科学与经验的话而引来成千上万口诛笔伐的遭遇足可略见一斑。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尊方式在具体事件上的表现。谁能说美国人没有自尊?但美国人更懂得什么是经济规律,什么是民族感情,经济规律与情感无关。任何浮躁,偏执的情感混入经济规律中,只能给经济本身带来灾难。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经济并不等于发展自主品牌,特别是某一个特定产业的自主品牌。我想这对于汽车产业同样适用。曾经有人对产业分工做过这样的评价:三等人才搞经营,二等人才做金融,一等人才制定规则。作为在国际贸易游戏中驰骋疆场几十年的龙永图,当然比别人更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龙永图果真反对中国人发展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吗?肯定不是。且在当今汽车产业早已向各种资本成份全面放开的时代,龙永图即便想反恐怕也反对不了。他既不能反对李书福,也不能反对尹明善,更不能反对王传福!但称得上学贯中西的龙永图为何出此冒犯众怒之言?恐怕龙永图要反对的仅仅是某些借此要求国家制定专门保护汽车国产自主品牌政策的人,抑或是反对有人借民意挟制政府为自主品牌而进行盲目巨额投资的做法。因为以龙永图几十年国际贸易的资历,他当然明白在中国要建立一条汽车产业的优势资源链的风险有多大!同时,由于世界产业链的全球合拢,品牌区隔正在被资本区隔所代替,专注于自主品牌于未来经济可能会等同于“刻舟求剑”。

  国家产业经济的根本:税收与就业

  对于国家经济而言,税收与就业就是根本。特别是在全球资本融通逐步加快,资本成份日趋交叉复杂的今天。

  就在上个世纪末,全球汽车产业掀起最大一轮的资本兼并与重组之风,欧洲的欧宝、日本的斯巴鲁、澳洲的霍顿、韩国的大宇等相继姓了“通用”;而欧洲的沃尔沃、陆虎、日本的马自达等又相继姓了“福特”;2004年不仅有中国的上汽集团成功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5年,更有中国南汽集团跨洋收购了老牌的英国罗浮汽车。当然,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日产、标致雪铁龙本田、戴克等几乎所有世界汽车巨头都在中国有了“复姓”的合资产业(中外各占50%股份),这些在中国版图上星罗棋布的中外合资企业,撑起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权威统计表明,2005年中国将取代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生产大国的广阔天空,同时,这一强势产业的平地崛起为改变中国长期落后的交通建设和陈旧的运输状况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更加难以否认的是,通过合资合作,中国汽车产业为国家增加了数千亿的税收和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就业岗位(含关联产业),这一切充当了国家振兴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的这一产业发展模式是国家曾经坚持,同时也将长期坚持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取舍特殊扶植自主汽车品牌和世界贸易纠纷之间,国家十分清楚孰轻孰重,同样明白选择什么是中兴之道,什么是固步自封。

  当然,还有人还将中国汽车产业工人仅拿美国工人二十九分之一,德国工人四十五分之一的薪酬归咎于中国缺乏自主品牌所种下的恶果。这样的推论恐怕实在牵强。拿纺织与制鞋业而言,中国自主品牌多而且大量出口,这两个产业的工人薪资如何?恐怕难及合资汽车企业员工薪资的一半。而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里工人的薪资又是什么水平?恐怕更无需记者多言。我们只能说资本的秉性从来不曾改变——赚取最大利润。至于这些利润是归福特家族来管理还是归李书福家族来管理,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能放在第二位。国家只要能够保持一个让经济持续增长、让资本持续增值的经济生态就足够了,到时候,谁赚了钱都会继续投资在这片热土上。说到这一点,本人倒是很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竺延风,一汽在1991年与德国大众合资以来,可谓赚取了海量的利润。但2003年,在竺延风的引导下,德国大众痛下决心,一掷100多亿在一汽地盘又建起了国际国内迄今为止最先进、最漂亮的一汽大众轿车二厂。

  请问,这样的结果是外资赢了还是中方赢了?目前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

  最终的决战在哪里

  上个世纪末,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经济,美国人巧妙布局,迫使日本签下广场协定,就是这一协定使日本经济在此后20年里陷入低迷;同样在上个世纪末,在以前苏联解体为代表的后冷战变革时期,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中东,为能源战略,不惜悍然发动两次伊拉克战争;近两年来,美国国家战略为了迫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强势财团势力更是在众多涉及国家发展战略资源上对中国围而不攻……如此林林总总,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应该在哪里找到突破口,在这样背景下的“何龙之争”已经有了最大的平台错位!

  因此,布什总统面对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落当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而且还敢用风凉话刺激本国汽车业,现在想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本人赘述至此,关于中国汽车产业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这个问题的争锋恐怕已经失去最初的含意。产业政策是明晰的,任何有足够胆识和勇气的人和资本都有权利纵身一跃,胜算如何尚可未知,但中国自古便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说法,想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发展汽车自主品牌上一路披荆斩棘,突出重围,创造全新的产业辉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眼下想拿所谓的“尊严”来挟制国家投巨资或制订一边倒的产业政策,这样的用心不仅有欠厚道,而且必将给健康的中国经济帮倒忙。对于目前已然起步的优秀民族汽车企业而言,自然当奋起图强。

  至于龙永图先生那些令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论断,由于对话的层面不同,暂且让我们将它束之高阁,待我们经历人生的苍海桑田之后,再取下“这本书”慢慢品。

  (作者: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铜车)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