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限小政策受抨击 小排量车春天来了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0:15  北京现代商报
  有这样一组数字:目前全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全部用于汽车消耗,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汽车的快速增长已经带来了能源短缺、环保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等问题。而经济型轿车在能源和环保方面优势突出,无疑是一个能有效缓解矛盾的选择。
王晓莹/图

  今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和个人,都在谈论一个话题: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鼓励发展小排量车,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就先后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其中都明确提出把发展小排量车作为国家产业政策,要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耗油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看来,“小车”的春天真的就要来了……

  企业声音:限小政策受抨击

  近来,对于小排量车的城市之困,各地取消对其限制的呼声日高,长安集团尹家绪率先向全国人代会提交了“万言书”,吉利李书福随即也公开表态称:“希望经济型轿车能早日解禁”。

  日前,同为中国微车“兄弟企业”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耀首次对外表态: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加强小排量轿车的研发。“从企业来说,我们需要加强小排量轿车的研发工作,不能因为是小排量轿车,售价不高,就对汽车的技术含量、安全性、舒适性及外形降低要求,中国企业要生产出越来越多技术含量高、外形时尚、经济实用的小排量车,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谈到日前小排量车在中国的生存现状时,尹同耀说。

  对于小排量车的发展前景,尹同耀分析:第一,从汽车消费的观念来看,汽车越来越被看作代步工具,个性时尚、安全的小排量车将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第二,中国是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国民收入呈梯形分布,所以未来大批刚进入社会的新人将是小排量车消费的主力,地点则主要在县级及以下城市。从上述角度来看,小排量车因其经济性、方便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车型。

  地方“限小”理由不硬气

  凡是“限小”的地方,几乎都有以下理由,一是“维护城市形象”,二是认为小排量车造成了交通拥堵。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卢青春教授认为,这些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一个城市最好的形象是清洁、节约,而不是讲排场、爱面子。

  “对小排量车不加区别的统一对待,是产生政策分歧的主要原因”。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小排量车包括小排量轿车和小排量微型车两类。目前市场上的小排量轿车性能都不错,以排放和安全性不达标作为“限小”理由显然已站不住脚。至于微型车,前些年生产的老、旧车型确实存在废气、噪声污染和安全性不达标问题。少数在原有平头微面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产品,安全性同样存在隐忧。但是,随着微型车设计的进步和发动机升功率的提高,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长安之星、长安CM8、五菱之光、哈飞民意等车型,早已不再是污染大、性能差的代名词。

  “不管是小排量轿车还是微型车,只要技术检测达标,就应该给予其合理的使用空间,而不是将排量大小作为鉴别汽车性能好坏的惟一标准。”贾新光强调。

  专家鼓励应用经济型车

  社会声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呼吁政府要鼓励经济型汽车的应用以便推动节能型社会的建设。

  他说,政府鼓励经济型轿车或者节能性或者小排量汽车的应用起码要在三个税收方面实行差别税率。

  他建议,根据不同车种排气量的大小,拉大汽车消费税的税率。汽车的购置税也不应千篇一律地征收10%,而是要有所变化。目前,中国根据不同车种排气量的大小设置了三档税率。其中,微型轿车(气缸容量小于1000毫升)税率为3%,普通轿车(气缸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毫升、小于2200毫升)税率为5%,高级轿车(气缸容量大于或等于2200毫升)税率为8%。

  事实说明问题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傅于武介绍,今年上半年,1.0升以下的小排量汽车销量增长101.69%,1.0—1.6升汽车销量增长4%。而1.6—2.0升、2.0—2.5升和2.5—3.0升汽车的销量分别下降17.27%、15.03%和29.32%。

  到目前为止,全国仍有22个省份的84个城市,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

  马元月 蓝朝晖 J015 S086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