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市掀起全球同步热 当一切成为流行切忌跟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17:54  重庆晚报

  尽管才过去八个月,车市却已然勾勒出一个年终盘点的关键词:全球同步热。从今年4月长安铃木雨燕开始,接下来奥迪新A6L、雪佛兰Aveo乐骋、现代索纳塔NF以及今秋的宝马新3系,都是打着全球同步的旗号上市。厂商们一副“不同步毋宁死”的严肃神情使得我们相信,这不仅是他们最后一张王牌,而且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

  新车上市定位全球同步

  同步,成了今年中国车市用得最多的词。今年4月,长安铃木雨燕在中国、印度、英国等地全球同步上市。6月奥迪新A6L上市,全球同步的品质让它身价不菲。7月雪佛兰Aveo乐骋上市,全球同步是它的主要宣传语言。而现代索纳塔NF和宝马新3系也宣布它们都搭上了同一班全球同步列车,直奔中国消费者而来。

  实际上,这并不是国际汽车大佬们发往中国的第一班同步列车。早在2001年,上海大众的波罗在中国上市时就最先推出了与国际同步的概念。从那开始,各家厂商都极力打出与国际同步的旗号,以博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国内车市上,奥迪A6及A4、宝马3系马自达6、福特蒙迪欧嘉年华本田雅阁日产帕拉丁三菱欧蓝德丰田花冠威姿等,都宣称与同步搭上了边。

  一时间,车市里大有“非全球同步就不上新车”的架势。来自业内专家的说法是,2005年的全球同步热只是开始,在未来愈加成熟的中国车市,绝大多数汽车厂商都将祭出此招。

  全球同步车型身价倍增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全球同步的雨燕在中国消费者热捧之下,投放市场3个月后销量近7000台。这几乎是众多全球同步车型热销中国的一个翻版案例。

  2001年,上海大众推出POLO,标价14.8万元的POLO之所以能卖得那样火,不能不说与“同步”有着直接的关系。广本雅阁当年宣布全球同步换型,上市前有数万人提前等候,为了早一点买到新车,不少消费者甚至愿意加价好几万元提货,创出了令人称奇的“广本现象”。此后,蒙迪欧2.5V6旗舰、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全球同步车型都获得极大的成功。而豪华的同步车型在国内都几乎卖出了“天价”。据了解,宝马530i与奥迪A4的国内外价格差异几乎在1.5倍左右。

  国内厂商主要竞争策略

  为何全球同步突然充斥车市?观察一下那些国际汽车企业在中国的轨迹,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德国大众过去一个桑塔纳在中国市场一卖就是14年,新产品曾经千呼万唤不露面。今天同样是这个大众,几乎“倾家荡产”的把它所有新产品都拿到中国市场来。这个转变就是来自竞争压力。君不见当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的雅阁一出现,大众的帕萨特、奥迪A6突然间都现身了。

  中国汽车市场国内竞争的国际化,让拿出最新产品成为目前唯一能行之有效的王牌。“6+3”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后,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先入者要守住阵脚,迟到者要后来居上,同步新车成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首选招数。

  去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而今年上半年,德国大众在中国的销售量已超过它的本土市场,成为它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不光是大众,哪个跨国公司都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记者 李璐

  新闻纵深

  全球同步:竞争回归品质

  四年前,上海大众POLO让国人首次领教了全球同步的概念,无论是外观雷同,还是技术同步,毕竟与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终于接轨,这着实令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们兴奋不已。

  短短几年过去,全球同步非但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反而此起彼伏,大有成就车市强音之势。今年4月,高举全球同步大旗,长安铃木雨燕风光上市;6月,奥迪新A6L同样以此为标榜高调亮相;接下来,雪佛兰Aveo乐骋上市、现代索纳塔NF、宝马新3系……一个个的车市新面孔不约而同都把全球同步当作了它们粉墨登场的开场白。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前个别厂家拿名不符实的所谓全球同步当噱头相比,时下各大合资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车型,不仅兑现了同步上市的承诺,产品品质更是力求与原型车如出一辙。看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中国汽车消费的渐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将发力的方向转移到品质竞争的核心。以上海大众和北京现代为例,前者同步引进的POLO一直以科技含量高为卖点,其大量技术优势时至今日仍令对手望尘莫及,因而一直是同类车型中的有力的竞争者;而后者推出的索纳塔、伊兰特途胜等,真正从技术、品质及管理体系的层面做到了全球同步,所以市场销量一路走高,伊兰特更是一举夺得销量冠军的称号。

  “随着中国车市地位日益被重视,各大品牌必须以品质优势来博取市场竞争的领先,因此全球同步推新车,将成为多数厂商采取的竞争策略。”上海大众公关部有关人士这样表示。而这一趋势的发展,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全球同步车型,开上中国的大街小巷。记者 吴键

  记者观察

  全球同步:源于市场诱惑

  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充满了诱惑,这让任何汽车厂商都不能不对中国市场给予高度重视。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汽车销售将保持年均12%的增长水平,中国的GDP每增长1%,汽车市场增长将达到1.5%。到201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保有量将增至5000多万辆。而要想在如此庞大的“蛋糕”分食大战中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强劲的产品、技术、质量控制整体策略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如果想立足世界汽车工业,必须全力推出全球同步技术的车型。业界黑马北京现代就是凭借首款全球同步技术车型索纳塔,第一年就取得了5.2万辆的销售业绩,其第二款全球同步畅销车型伊兰特,取得了15万辆的销售业绩。自身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有了坚固的产品后盾,企业才能在业界立于不败之地。记者 李璐

  同步热评

  “同步”不是流行的标签

  记得一位时尚界人士的告诫:当一切成为流行,切忌跟风和仿效,以免落入拾人牙慧的窠臼。时尚装扮如此,扬言引领技术潮流的汽车制造业又何尝不应如此!偏偏时下的中国车市,便掀起了一股人云亦云的“全球同步”风潮,似乎一旦贴上了这样的流行标签,不管什么车型都能沾上无尽的荣光,立时就能大卖而特卖。

  果真如此?

  诚然,面对中国车市这块日益膨胀的大蛋糕,国际汽车大佬们莫不垂涎三尺,其竞争手段从品牌竞争、价格竞争演进到汽车产品内在品质的竞争,继而打出技术全球同步这最后的王牌。于是,放眼车市,同步新车接踵而至,着实让习惯了吃“陈化粮”的中国汽车消费者们享受了一把“环球同此凉热”的快感!

  兴奋之余,咱也极不情愿地看到,仍有个别厂家以此为噱头,鼓捣出几款“外形酷似”而“神韵全失”的所谓同步车型就敢糊弄咱老百姓。真就叫人纳闷了:单是换了一身流行的皮囊,连发动机这样核心的东西都依然如故,这又是哪门子的全球同步?又凭什么去吆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不是低估了咱消费者的IQ指数,这样的厂家以及经销商都真该好好反省一下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否如他们自诩的那般聪明!(吴键)

  离全球同步有多远?

  放眼当前国内车市,几乎所有厂商都在谈论“与全球同步”。当街上的国际同步上市车型越来越多以后,人们不禁开始关注更加深入的问题———这些全球同步车型进入了中国市场后,在技术、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是否能确保同样的国际水平?

  改头换尾赚吆喝

  不少厂家推出新车时,总对媒体称,自己的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与世界同步”。但事实上,欧美市场畅销汽车中的大多数车型包括小型车和中高级车的前几位,大多在中国没有生产及销售,目前国内车市所畅销的车型大多仍是国外几年前流行的车型。一些欧美日上个世纪80年代或者90年代使用的车型,仍然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一直标榜专为中国人生产的一些车型,其实不仅不是专门为中国人生产的,而且其发动机和内饰都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同一类型车要差、要低,价格却高出许多。改个头,换个尾,就敢冲到市场上赚声吆喝,看着国际上不再流行的车型冠以中国车市最流行的帽子,标榜所谓的“全球同步”,就热热闹闹地销售,人们不禁要问:真正的全球同步离我们还有多远?

  消费理念难同步

  事实上,我们的差距还不只体现在车型的引进,也体现在消费理念上。比方说在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JDPOWER近日揭晓的汽车调查中,马自达的Premacy在总排名中列27,位居所有MPV车型之首。这款车在中国同样有生产销售,即海马的普力马,但却没有在国内市场得到普及,尽管从销量上看已经在细分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作为一部工作生活两用的车,这部车在欧美均极受欢迎,可在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车型理念的接受程度及对轿车根深蒂固的好感使得其难以普及。

  实际上,汽车厂商纷纷举起全球同步的旗帜,究其根源,无外乎是国内市场、自身发展、用户需求变迁等几大因素的影响。真正的全球同步战略不仅表现了厂家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更体现了厂商自身制胜市场的策略和智慧。随着我国车市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不断成熟,真正全球同步的车型,也在慢慢地走进我们的视野。相信我们离真正的全球同步并不遥远。记者 廖咏雪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