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规”促汽修业优胜劣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09:45   人民网-市场报 字号:

  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大黄庄一带的汽车维修“作坊”。之所以称之为“作坊”,是因为这些路边小店除了一间相当不正规的12平方米左右的“车间”之外,缺少正规的维修场所与停车空间,也没有完备的技术设施与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有的小店连检查电路必备的电流表都没有。一位汽修行业的“老人”透露,现在有的老板招几个民工租间屋就敢开店,只会做简单的零部件拆装,专蒙不太懂车的消费者。从外观上看,这些小店就跟一般的自行车维修摊点没有太大区别。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目前的机动车维修市场除了一些正规维修企业外,还大量存在“小、乱、差”现象,无证经营的情况普遍存在。正是这种混乱不堪的现状引发了众多的维修质量纠纷,促使交通部频频发布汽车维修市场整顿工作方案。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出台有望在实现行业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文件第十一条对于申请从事汽车维修经营业务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企业有了明确的资格认定。首先,必须要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维修车辆停车场和生产厂房;其次,要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备;然后,便是必要的技术人员:其中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应当各配备至少1名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总数的60%应当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应当各配备至少1名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维修技术人员总数的40%应当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从事三类维修业务的,按照其经营项目分别配备相应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及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维修技术人员总数的40%应当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

  的确,现状告知我们,汽修业的准入门槛急需提高,“新政”给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方案。

  杜绝假冒伪劣入“市”

  1999年5月揭露出来的河北古城大规模制假贩假汽车刹车片的事件,曾惊动了中央领导朱镕基和吴邦国,他们亲自批示要予以严处。直到今天,汽修业出现的假冒伪劣事件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依然层出不穷……据记者了解,只换不修、延长工时以及在配件上做文章是许多汽车修理厂惯用的牟取暴利的手段,也是消费者长期面临却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汽修行业存在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新颁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显示出相关部门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坚定决心。

  为杜绝假冒伪劣配件充斥汽修市场,规范行业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规定》第31明确指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应当建立采购配件登记制度,记录购买日期、供应商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及规格型号等,并且经营者对于换下的配件、总成,应当交托修方自行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进货渠道的纯净,并且断绝了某些非法经营分子“只换不修”或是“巧施掉包计”的企图。此外,该条文还作出明确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明码标价,本身就是行业规范化的一种体现,不但有利于有关部门的监管,还让消费者的心里有了谱。

  “证书档案”监控企业

  自从《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之后,消费者们便拥有了两把“尚方宝剑”:其一,是《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其二,是“机动车维修档案”。

  对于“合格证”,相信消费者们都不会陌生,可今后汽修企业的“合格证”是否合格却给了消费者至高无上的权利。《规定》第33条指出,机动车维修竣工质量检验合格的,维修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未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机动车,不得交付使用,车主可以拒绝交费或接车。

  如果说“合格证”是机动车驶出维修厂所必须的出门证,那么,“机动车维修档案”则承担起保证长期消费权益的义务。维修经营者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后,应当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机动车维修档案主要内容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及结算清单等,档案保存期为二年。“档案”的建立,为日后解决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以及查明事故、障碍的真相提供了有力凭证。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期待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与行业的经营环境形成有力的监管,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思想意识与行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消费者遇到那些不良维修企业、自身的权益受到威胁与侵害的时候,应该建立起积极的维权意识,利用“新政”的规定合理合法地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是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的尊重,也是对于建立良性市场、和谐社会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编辑:sunruin)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