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之友》创刊二十年的策划即将出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11:10  新浪汽车

  主持人:我们以后有没有这种计划和国外媒体做一个比较深度的合作?

  胡岩:我们大门从来都是敞开的,我们接触汽车业,汽车业在媒体也一样,在媒体都是媒体巨头或者媒体集团,他们非常强势,他们要求也非常高,会有很多要求,这种情况下谈判非常艰难,看双方的意愿或者有没有这种想法,这都得走着瞧。

  主持人:和我们杂志本身长期目标达成一致才可以。

  胡岩:如果双方合作任何一方都应该是双赢的结果,这个合作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这种结果,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者根本就不能进行下去的。

  主持人:刚才您也谈到一个团队的问题,我们网友也很关心我们《汽车之友》背后团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胡岩:实际我们这个团队,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而且非常稳定,在圈内也是有口碑的。首先我们是一个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背景的杂志,《汽车之友》杂志可能叫杂志社吧,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在汽车学会内部过去就是职能部门,汽车学会有办公室、综合室、学术室,我们是编辑部,就是它的一个部门,但是我们运营方式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营,所以我们出来这样做,我们主要人还是汽车学会的正式职工,而且我们是完全国资的,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主持人:几乎和所有其他杂志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

  胡岩:其实别的杂志很多也是这样,但是他们产权关系挺复杂的,跟人签的有各种各样代理合同、承包合同,由第三方来控制,它的刊号所有方很省心,每年收多少管理费,这是一种很轻松的方式,也不妨是一种可以操作的好方式,现今的市场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存在。

  主持人:我们从月刊改为半月刊以后,我们团队的人数是不是增加了?

  胡岩:人数增加非常多,实际在月刊的时候我们非常累,当时写字的编辑也就六、七个人,有两个老同志,汽车公司汽车厂退休的,他们非常严谨,外语也不错,也在我们这帮忙,广告就一个人在那接电话,发行就一个人,是我们现在副社长,从来不出门的,会计师学会的有一个出纳,也没有编务,三个美编。但实际上这样不是一个完整杂志,对杂志发展非常不利,你要想成熟发展,把你品牌优势充分挖掘出来,远远不够,正好利用半月刊契机一下扩张很大,这个我们自己都感到比较吃惊,到现在快三十人了,人数扩张的非常多。

  当然人多了以后也带来很大问题,我现在说说我们这个团队。主要我们这个编辑团队,编辑团队在半月刊筹备过程中,是吸纳很多新鲜血液,这些人抱着各种各样想法来,也走了几个,他们有的抱着很理想化的,认为《汽车之友》很有名,又是记者,到这来实际上可能不是完全像他想象那样,还有一些是不太合适我们这工作,离开了,现在又补充一些,去年也来了两个年轻人,这些人我们认为都是实力非常强的,有些是学汽车的。办汽车杂志我认为并不完全需要学汽车的,并不一定是这样,我们首先需要这个人他要特别喜欢汽车,我们希望他的兴趣和他的工作能结合起来,另外他有文字水平,有一些悟性,还有一些创造力。我们每个人应该不断有新的东西产生,不能说什么东西都是我叫你干,我要叫你干的话那就我来干我还要你干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性,这个杂志喜欢看新的东西,他要有新的所谓的创意,不断有一些想法,包括他的文字水平,要能把他想到的东西能表达出来,汽车还应该有点激情,而且咱们是汽车市场,发展比较快,很多都是第一辆车的车主或喜欢车的人,还有很多跑车,需要这些人像车一样,像汽油那样总是要有火花,要燃烧。

  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我们也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当然像我们干这么长时间了,作为我来说,我还是真的很喜欢汽车,我们早期没有一个人是学汽车的,就是非常喜欢车,慢慢对它有些了解,很技术性的问题我们有专家,你可以请人去咨询、翻译,去校对那些东西,他有专门的人,即使学汽车本身的人也不一样对所有都了解,学汽车也有很大差别。当然学汽车可能他要具有其它方面优势可能更优先一些。

  作为这个团队,男的肯定要多一些,我们这个团队特点就是大家气氛非常好,至少是96年到现在我没有看过一个编辑在那有矛盾、吵架,从来没有,我们任何东西都是公开的、透明的,大家有话全摆在桌面上,有什么事商量,有什么好的事情大家都会在一块分享,就这样。今年年底我们准备做一个《汽车之友》二十年,我们准备写一些东西,弄一点文章给大家看一看,一个二十年我们怎么走过来的,二十年汽车市场有什么变化,因为这二十年的变化非常大,从1986年,84年第一家合资企业开始,86年第一个私车牌照正式的上牌,这是《汽车之友》这二十年也是汽车进入家庭二十年,非常重要发展阶段,我们也想利用这个和大家交流一下。

  主持人:我们网友特别关心我们胡总过来作客,他提了一些问题,里面其中一个就说明年是《汽车之友》创刊二十周年了,作为一个老读者,一直关注着《汽车之友》,所以我想知道是否在二十周年是否有一些活动可以让读者参与。看来跟胡总刚才说的,您设计一些活动了吗?

  胡岩:我们现在没有完全设计好,原来这些人的做事方式可以说也是一种很低调的方式,也是一种好事也是一种缺陷。缺陷就是说可能我们如何做这个事情,如何做的更理想,更可靠,让大家都满意,我们还在想,如何让读者去参与,这个方面做一些什么活动我们还在策划,没有完全想好,但我们一定会做的。

  其实200期的时候我们也很想做,15周年的时候也很想,但15周年也有很大遗憾,当时创刊时候那些人,老主编,像蓝英先生,还有后任的陈志弓,都曾任过我们的主编,我们多非常钦佩他们,也很感谢他们,他们给我们非常大的帮助,包括对杂志、对人,我们当时想请,后来有的老同志也说,他们非常高兴,但是人非常少,一忙起来就好像这个事情没当回事,实际是非常遗憾的,我总觉得应该非常的感谢他们,我总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欠缺,想希望借这个机会把大家邀请到一块,他们现在可能都是七十几岁,有的也八十了,应该看到他们曾经工作过的,曾经为之效力过的杂志现在是什么样子。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