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模仿秀频繁上演 汽车研发没有捷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9:07  北京现代商报

  近来国产汽车模仿秀频繁上演。河北双环凭借生产拷贝本田CR-V的来宝一夜走红,在广州车展期间又推出一款外形酷似宝马X5的“CEO”越野车。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广州车展亮相的新车F3,也被丰田公司认为有抄袭花冠之嫌。而在此之前,东方之子模仿VOLVO,阁萝模仿POLO,奇瑞QQ模仿SPARK……前不久,新浪网开设了针对“汽车行业中的模仿现象”的调查,共有2000余人参加,其中有接近50%的人认为“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很正常”,并认为模仿的原因是“国产汽车希望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经验,减少开发过程中所走的弯路。”

  模仿真的能避免研发走弯路吗?面对在模仿中成长壮大的日韩汽车业,中国消费者默许了国内汽车企业的模仿之举。然而,这种“宽容”真的会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吗?

  曾在意大利从事汽车设计和开发工作达17年之久的资深汽车设计师陆宗南曾明确表示“对国内汽车研发模式有看法”。他认为,对于汽车工业来说,要想在技术上不断发展,要经历仿制测绘、消化吸收到自我创新的过程。逆向设计技术就是仿制测绘,但是如果长期以逆向设计为主,把现有车型的一些不重要的结构进行小修小改,只能了解汽车的结构,却不知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计,甚至会引来侵犯知识产权的官司。对此,路宗南曾十分激动地评价说:“逆向设计根本没有核心技术可言,更别说锻炼我们的研发队伍了。”

  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大众、通用、丰田等巨头在市场份额与利润回报上寻求最佳平衡点,惨烈竞争也随之展开。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仅靠模仿无法在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虽然能获得短期利益,却无法扼住市场的脉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模仿者由于不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也很难根据市场反馈及时作出反应。这样一来,本来想少走弯路的模仿者反而更可能陷入“死胡同”无法抽身。对这个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曾经评价说:“我国汽车工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这方面的意识必须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我国的汽车应该在开发上多下功夫,制造自己的汽车,这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汽车技术专家、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登峰曾指出:汽车的研究与开发,不仅仅是设计、制造过程的简单叠加。它要求在安全、可靠、舒适、环保等方面达到和谐平衡。因此,一个科学、严谨的整车制造开发流程,应涵盖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客户需求、结构方案等至少15个步骤。其中,倾注了众多研发者的不懈努力、融入了大量高科技的结晶,是花费了高额的资金后才能够实现的系统工程。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汽车研发从方案设定到最终批量生产,通常长要6-8年,短的也要3-5年。

  在国际化公司进入某一国家的区域市场时,也会针对本土消费者需求对车型进行改进。同样,在整车原设计上的任何一项改动都有可能影响其性能或安全性,因而他们会对原设计做出精心、合理的调整,并在完成了新的零部件设计、模具制造、选材、样品制作、性能检测和若干公里的路试等工作之后,才会付诸实施。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靠实打实的努力获得的。模仿并非不可以,也的确可以让我们的企业少走弯路。但是,研发的征途没有捷径。对于外形的浅薄模仿无法令企业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只有模仿先进的研发流程,切实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怀着愚公移山的坚韧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研发之路,才能对入世后“狼来了”的惊呼傲然处之。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