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中国能源学会的统计,去年我国车用燃油消耗达到7000万吨,约占2003年石油消费量的1/3。按每桶均价28美元计算,去年中国车用石油消耗143.67亿美元,已占GDP总量的1.02%。油价上涨对2004年汽车产业结构的影响只是初步显现,真正的爆发期应该是在2005年。
油价之痛
今年对车主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93号无铅汽油的涨价,国内轿车主要使用的油品集中在这一品种上,从3.15元涨到目前的3.66元。按照专家的统计,1999年国内用户平均每辆车年耗油1.3吨,日耗油3.5升,目前的汽车都使用电控喷射技术,油耗水平略有下降,但估计不会低于1.1吨,这样一来,每位车主今年内至少要多交550元~600元,以今年全国新增轿车200万辆估算,消费者多掏的使用成本要在11亿~12亿元。
为了让消费者更多的买自己的车,油耗低成了今年厂家新品宣传的重点,根据北京市场部分用户的反馈,1.0升~1.5升排量的车型中,广州本田飞度小型车百公里油耗在5.5升到6升之间;一汽丰田的威驰车大致在7升~9升之间,最省油的夏利百公里只用不到5升油。相比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在油耗表现相对较弱,通常1.6升以上排量的轿车百公里油耗都会超过10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称:“降低油耗水平,要对发动机的电喷系统进行彻底改进,这个费用大约要几亿元,厂家不太能承受。”
目前对付油耗高的惟一办法就是将最先进的发动机直接匹配到新车型上去,但这种办法又会带来两个负作用:一是企业原有车型走量会慢下来,造成生产和经销企业流动资金占压,研发费用和新产品促销费用都会受影响。二是国内油品质量尚无法满足企业新车要求,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国家节能政策研讨会上表示,国内原油品质不如中东和南美,但可以在生产端加上更好的添加剂,只是这笔钱(大概每桶多几十元)要摊到用户头上,折算起来不一定经济。一汽丰田皇冠轿车本来准备在明年5月下线的皇冠车上列装最先进的直喷发动机,但一汽丰田总经理古谷称:“考虑到国内油品质量会影响功率,只能改装成熟的V6发动机。”
奥迪公司针对豪华车油耗高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在整个大众集团系统使用FSI高效能发动机,以及正在研发的仿陶瓷缸壁发动机,据称两种发动机最高可降低油耗75%。大众投资3.5亿欧元在大连建设的发动机厂据说很可能为国内产品配装新发动机,但这种发动机的购买成本又会大幅上升。
车用新能源研发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今年一汽丰田宣布生产汽油混合动力轿车后,大众和PSA都希望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柴油混合动力车,因为柴油的能耗比汽油要少30%以上,而且在欧洲市场65%的轿车都是柴油车。可惜,遇到来自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政策阻力,他们不希望更多的增加柴油进口量,因为两大石化集团的柴汽生产比例一直在3∶7徘徊,今年柴油资源紧张,也没有更好的方法立刻改变现状,而生产企业更是无法承担改造设备的几百亿成本。
中国社科院专家王松奇称:我国今年的石油进口量可能要达到1亿吨,油价虽然目前暂时有点回落,但据说明年有望达到60美元一桶。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涨价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它会造成汽车行业的强制性调整,就是企业必须节能。
调整之痒
10月28日,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油耗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刚刚出台。11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短短的一个月内,自上而下如此高密度地强调汽车的节能环保问题,是我国汽车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切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极强烈的信号:节能症结即将或正在成为摆在中国汽车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问题。
“对‘规划’的出台,我们是绝对欢迎的,尤其是关于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的规定。节能意识的强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吉利集团总裁、上海华普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刚这样评价“规划”的出台。
其实,从新的乘用车燃油标准,到此次规划的出台,这些政策层面的因素对汽车企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因为“规划”强调了未来节能的重点领域之一,就是新增的机动车,从市场上看,现在的汽车生产厂家要想不被相关的政策卡住脖子,就必须在产品上有所转型,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上海大众公共关系部媒体关系经理陆军表示:“国家政策在出台之前征求过我们厂家的意见,现在能源这么紧张,节能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的产品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规划》的出台,是在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相应的科技水平和高科技含量,节能、降低油耗是汽车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孟涛肯定地说。据悉,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近期即将成立一个节能环保汽车工程研究中心。而红旗则已经开始对其发动机做技术改革;福特正在准备装备最新研发的氢发动机;本田也表示,他们最新研制的混合动力车也将马上投产。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技术改进和科研开发的资金来源问题,尤其是在今年这样一个弱市的年份,宏观调控和银根收紧如影随行。
尽管在规划中,国家明确表示要制定《节能设备(产品)目录》,对生产或使用《目录》所列节能产品实行鼓励政策;对一些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但是更多的企业还是在呼吁尽快把这些优惠政策加以落实,以解决企业无米之炊的困惑。
但毋庸置疑,尽快掌握节能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竞争的利器,在这一点上谁的步子迈得大一些,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多了一道防护网。
(梁美娜/张火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