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抄来抄去 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0:55  新浪汽车

  近日来,汽车制造业一系列涉嫌侵权事件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河北双环推出的来宝一夜走红,而后则被本田CR-V告上法庭;这又让人想起了东方之子涉嫌模仿 VOLVO,阁萝涉嫌模仿 POLO、比亚迪的F3与丰田花冠的外形相似等等事件。最新,又有通用大宇诉奇瑞反不正当竞争法,通用大宇的观点是奇瑞通过抄袭,以及未经授权使用通用大宇的商业秘密等手段生产QQ车,然而却声称这是奇瑞自主开发的产品。

  面对抄袭的起诉与舆论指责,被指控的抄袭厂家的反应几乎一致:一是不做正面解释;二是制造商们都不怕对方起诉,认为对方绝对“告不赢”。而另一方面,对掏出血汗钱,下大本购买汽车的广大消费者,却丝毫没有提及。对此,我们暂且撇开起诉的胜负不谈,只说说厂家这种抄袭到底伤害了谁?厂家吗?是消费者吧。

  对老百姓来说,买车可不是个小数目。之所以下决心买,一方面是追求汽车的使用价值所能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自我满足感、成功感和社会认同感等的追求。汽车的质量和外形恰恰满足了消费者这两方面的追求。在这两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来想想,一部涉嫌通过抄袭生产的汽车,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损害。

  一是“抄袭”意味着没有进步,消费者只能得到10年前的产品设计,旧的东西,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鼓励“抄袭”的话,十年后是否大街上就只有“奇瑞”牌桑塔纳,“吉利”牌桑塔纳,或者“双环”牌的桑塔纳,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消费者,他们失去了享受科技进步的机会。

  二是“抄袭”抄不出汽车研发的整合能力,而整合恰恰是汽车研发、生产过程的关键。一辆汽车有几千个零部件,如果一味地模仿或者抄袭,即使单个零件能够相像,但是能够将这几千个零件完美的整合在一起,保证正常运行么?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能够具有这样的整合能力,而我们的汽车企业正应当磨练这项关键能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抄袭。

  三是可能危害生命。毕竟制造汽车不比刻录盗版光盘,盗版光盘还可能有烧坏的盘,一辆汽车有几千个零部件,即使是使用专业的逆向工程进行复制,也会产生公差,随便一个抄得不对就可能造成对消费者生命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即使都抄对了,也并非万事大吉。对汽车企业来说,整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怎样让几千个零部件整合在一起,顺畅运转并确保乘员安全?这是一个不断实验,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的投入过程!拿雪佛兰SPARK的原型车MATIZ来说,其第一代产品的研发过程历时2年半,花费1.6亿美金。整个研发过程中,试制车辆239辆,经过160余次的碰撞试验,包括70次滑板测试和90次真车碰撞测试;在印度、瑞典等世界各地的极端条件下进行路试,总测试里程数超过1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5圈。

  换言之,即使是全部抄袭的产品,不经过后期周密的整合与测试,还是无法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抄袭者为了节省成本,是否会对后期整合与测试做如此大的投入?但汽车产品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果对这样复杂的机械电子产品抱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非科学不严谨的态度,那将是后患无穷的。

  也许有人会说买真LV的人永远不会去买个仿制的LV,奇瑞或者双环在价格上满足了一大批消费者的“汽车梦”。但一个盗版皮包坏了就坏了,一辆“盗版车”如果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社会职责就是保障消费者利益。显然抄袭,尤其是汽车产品的抄袭将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可能危害生命。从短期来看,可能抄袭之作更便宜,一时间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对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同时,肆意侵害消费者,靠抄袭获得优先的近期利益的作法不但会使得汽车业界名誉损毁,更会为业界埋下深深的隐患,从根本上影响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