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汽车的改装,无论是为追求动力、舒适性,还是追求外观美观,不外乎是希望与众不同,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要。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追求与众不同是人的本性,而大工业化生产的统一车型,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作为汽车消费的伴生行业,改装的诞生有其必然性,并且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然而,在看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各种关于改装不当造成事故和质量问题的新闻,也渐渐引起了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的注意。今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明文规定禁止擅自改装,国内的个性化改装行业为之震动。一时间,政府要不要管,应该怎么管,成了行业内争论最激烈的话题。
现在的情况是,个性化改装行业趋于混乱,出了问题,如果政府不加以管理制约,必定会有一些利欲熏心者置车主的安全于不顾,生产劣质产品。进行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改装,不仅危害车主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对社会交通也会造成隐患。
但完全卡死,一方面使得一些人的个性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也砸了一大批从业人员的饭碗,反而可能会使个性化改装走入地下,诱发更多不规范的因素。
那么,对改装行业进行管理,除了放任不管和明令禁止这两个极端,中间有没有第三个选择?
专家告诉我们,管,应该是建立法规,规范行业,形成良性发展。话是不错,但这其中的问题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国内不是没有针对改装车的管理办法,但这套管理办法针对的是商用车改装和专用车改装。管理这类改装和管理整车的办法类似,将要生产的改装车,当做一个车型来处理,要获得国家的认证,要做试验,由专家论证。每一款车型的诞生,都有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把关,最后获得公告、目录。
而私家车的个性化改装情况要复杂得多,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车提出与众不同的要求,想用有限的车型来涵盖个性化的需要,简直是天方夜谭。按照现有的法规,能通过试验认证取得合法资格吗?
个性化改装是一个范围很宽泛的概念,涉及汽车的各个方面,其中加装天窗、做车身包围、改换座椅等外观和舒适性改装,相对于发动机和车轮等机械动力部分的改装还算是温柔。进行个性化改装,就难免会在车上动手术,过程中间或多或少地都会改变车辆的性能。按照现在的管理方式,那就需要通过做试验来验证,而专家介绍说,即使这些部分的改装,也很难用试验来认证,比如,即使加装天窗的帕萨特通过了碰撞测试,那也不能代表装了同样天窗的夏利也能通过碰撞试验。
国外的做法是,对所有新车型进行逐一试验,只有每一类型的车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才能进行改装。但这是一次性的,只要认证后备了案,以后就不需要再重复试验,除非再有新车型。这其中的关键是侧面碰撞,而按照我国现有的管理办法,偏偏没有侧面碰撞。因此,封杀个性化改装也实属无奈之举。
无论是参考国外现有的体制,还是制定我们自己的法规,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和专家在为此而努力,希望能够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刘晶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