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车市已风光不在。受宏观调控、产能过剩、持币待购以及油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降价成了车市的主旋律。严重的价格战已使国内汽车生产厂商疲惫不堪,低迷的车市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感慨与忧伤。
连续两年的“井喷”行情已一去不复返,时至年关,突然又传出已有10多家汽车厂商已出现亏损的消息,疲倦的神经再次紧绷,两年“红火”的日子就这样遭遇了寒流,是该到反思的时候了,国际金融报《汽车金刊》从产业、政策、市场、人物以及汽车金融五个方面对全年的车市进行盘点,以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与2003年中国车市100%的高增长相比,2004年中国车市却出现“急刹车”,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国产乘用车销量为224.5万辆,同比增长15.25%,由于近几个月份乘用车销量基本维持在20万辆左右,因此全年的乘用车销售245万辆的大局已定。
10多家厂商面临亏损
与此同时,国内厂商已面临亏损。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信息,随着汽车价格与销量的下降,今年国内汽车工业的利润大幅下跌。今年第四季度很多汽车生产企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亏损或到了亏损的边缘,估计全国处于亏损状态的汽车企业有1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了相当数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由于大打价格战,今年汽车工业的利润与去年相比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降价使第四季度的利润最多占全年的15%。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了7.9%,为6年来首次下滑。其中第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33.6%,比第二季度下降了44.5%,这导致很多汽车厂商在第四季度面临亏损。
在钢铁成本上涨、汽车销售价格与销量下跌的双重挤压下,今年汽车工业的利润下降不可避免。2003年汽车业的利润为8.62%,预计今年将下降到5%。
同时,由于明年世界钢材需求旺盛,供应出现短缺,价格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加上国内水电煤的涨价,生产成本将继续增加,因此汽车行业总利润水平将继续大幅度降低。但是这不会使价格战偃旗息鼓,因为有些企业打起价格战从来不计后果。明年乘用车行业的亏损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合资企业由于成本较高可能更加困难。从目前来看,已经有多家知名合资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由于欧洲汽车成本最高,与欧洲汽车公司合资的企业经营利润将下降最多,与韩国汽车公司合资的企业下降较少,与美、日合资的企业居中。
另外,大量压库存的现象在今年国内车市越演越烈。目前,中国汽车企业营销机制的问题很大,销量不真实的程度已经到了极点。为了完成或接近全年的生产目标,本年度生产商压经销商吃进库存的力度比去年大大增强。
根据联席会对国内12家汽车厂商的统计,几乎都是在最后两天的销售中,完成了全月40%的销量。在12家主要汽车厂家中,60%以上的厂家在压经销商大量吃库存,有的企业月销量的60%以上是在最后两天实现的。11月的前三天,12家汽车厂商的销量仅有1万多辆,平均每天销售3500辆,而11月最后两天这12家企业,平均每天销售3万多辆,在一个月内,月底和月初日销量相差9倍。
宏观调控惹的祸?
尽管今年车市低迷是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紧缩信贷是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曾表示,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汽车市场的“冷却”不是短期的事情。但汽车产业并不存在过热问题,如果说汽车行业存在过热的话,应该是指汽车项目投资热,而不是汽车现生产,这两年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产销平衡,不存在过热的问题。汽车消费的增长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信贷政策的收紧抑制了汽车消费,各地商业银行对车贷业务的收缩,也直接导致轿车市场的销售大幅下滑,库存激增。车贷紧缩导致销售下滑,销售下滑直接导致库存增加,库存压力又逼迫厂商不得不降价,中国车市不得已进入了一个结构性的销售低潮。这本来是不该出现的。
一位业内人士也对此表示,信贷紧缩对经销商的影响更甚于厂商,是导致今年价格战的最主要原因。与汽车厂商相比,经销商大多是小成本运作,资金链非常脆弱,由于限制贷款使经销商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解决库存以解决现金流问题,导致经销商经常采取促销或优惠的手段,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对外出售,价格战因此愈演愈烈,同时却使持币待购现象更加严重。
价格战愈演愈烈
受车市低迷影响,频繁的价格战成了今年车市的主要特征之一,五次大降价行动彻底改变了中国车市原有的价格体系,这一年中,汽车的价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吉利豪情“亮星”以29999元创造全国轿车最低价位,而劳斯莱斯“百年幻影”在北京通过拍卖的方式最终以1400万元成为全国最昂贵的汽车。中级车价格探底10万元区间;上挤下压,经济型轿车大多向5万元看齐;中高档轿车纷纷跌破20万元,奇瑞东方之子与新中华价格更是跌进13万元;奥迪首次降价,国产宝马价格狂跌。
不降价无法刺激市场,降了价又造成持币待购,中国车市就这样在2004年岁末打了一个“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