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中华”到“尊驰”:华晨越过高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0:08  新浪汽车

  如果说中华轿车的问世打破了汽车开发神秘感的话,那么,尊驰轿车的诞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自主开发的钥匙。实践证明,华晨在自主开发上的努力不仅为中国汽车业的自强提供了思路和经验,而且为自己寻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继“中华”之后,华晨又推出一款新车“尊驰”。这不啻又是拨动中国车坛神经之举。

  用三年时间连续开发出两款C级车,而且都是被国际车坛所认可的车型,这在国产洋车盛行的今日之中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格外引人关注。理由不外乎有三:首先是自主开发的产品;其次是高水准的设计;再是整合中外资源能力的体现。

  这三条正是当下中国汽车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良方,也是业界呼声最高的心声。

  今年4月两会期间,新华社发表了一条消息“中国轿车18年没造出”。据介绍,中汽车工业被确定为支柱产业之后的18年里,几大巨型国家重点企业竟然没有生产出一辆自主品牌的轿车。业内专家呼吁,中国汽车业必须走自主开发之路,否则,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将不复存在。

  如果说中华轿车的问世打破了汽车开发神秘感的话,那么,尊驰轿车的诞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自主开发的钥匙。

  实践证明,华晨在自主开发上的努力不仅为中国汽车业的自强提供了思路和经验,而且为自己寻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中国文化的车

  “我一看就喜欢上了。”

  三年前,在中国大饭店举行的中华轿车上市仪式上香港著名人士曾宪梓成了“中华”的第一名用户。当时他说,早在参观样车时就一眼看中了“中华”。在接受采访时,他动情地说,这是我们自己开发的车型,重要的是这辆车的外形特别庄重,体现了大国的尊严,很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中华轿车的轰动就在于有别于国产洋车的文化形态和它所折射的设计理念。今天看来,依旧不落伍,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款车的设计能与它相比更适合中国人的精神需求。

  两年前,一名国际权威设计师在对中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的评价中说,“中华”的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气质,都是一流的,在文脉上与中国的文化相通,如果在制造工艺和性能上再上台阶的话 ,那绝对是一款好车。

  这似乎是一种共识。所以,当中华轿车被国内多家媒体评为当年的“年度车型”时,谁也没有异议。

  众所周知,中华轿车是由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设计的。记者曾就中华轿车的设计采访过这位大师。他坦言,“中华”的真正设计师是中国人。这不是谦恭和故作姿态,而是大师的真话。他说,汽车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虽然车子是我设计的,但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则是客户提供的。

  很久以来,外界对中华车的看法,总认为这是老外设计的,甚至有人说是买来的,有的干脆说,“有产权而无知识”等等。用传统的观念来看,似乎只有自己参与和动手或亲力亲为的这才叫有产权又有知识的自主设计。凡是对国外汽车设计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设计也是一门技术,是一种“商品”,目前世界上不少汽车就是委托专业设计公司设计的。最典型的就是韩国的不少车型,还有日本和欧洲车型等。如大家所熟悉的凯悦两厢车(HRV)、派力奥等,都是设计公司设计的杰作。记者在乔氏设计公司看到,连丰田大众宝马等著名大企业都在委托设计样车,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德国大众的早期“高尔夫”就是出自乔氏之手。

  这在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自主开发思路,到了中国就被看作是“领养的孩子”,总觉得不顺眼,没有亲生的好。这说明了什么?所以,华晨的做法无疑是走在了同行的前面,是自主开发思路的创新。事实证明,中华车开发是成功的,就连乔氏自己都称赞华晨是懂设计会经营的公司,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车是中国人设计的看来并不为过。因为理念是中国人的。

  “尊驰”阐释国产C级车

  12月15日 ,华晨隆重推出一款新车名叫“尊驰”。这是继中华轿车之后明确以C级车定位的自主开发车型 。在概念、定位、外形、性能上都作了全面的诠释,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长期以来,在C级车的设计定位上传递的是高档豪华的概念,在外观造型上偏重于庄重典雅,就像人们对传统西服的理解,总是老成有余,而时尚不足,陷入了一种“礼服”式的模式 。汽车也同样如此 ,作为“礼仪”和“道具”的C级车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但“尊驰”带给消费者的信息是中国人的“精致生活”。这与我们以往对C级车的解读有所不同,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价值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为国产车树立了一个新的设计标准。如造型、操控、安全、舒适、质量和服务等六个方面,全面提升了国产车的等级。

  走近“尊驰”会让你感觉到:首先是亲切,它与我们的生活语言相一致,在传统与现代化中找到了一种平衡,如圆弧优美的线条与翘起的尾翼,V字型底盘与中字型隔栅,时尚的前大灯与简洁的保险杠等,就像上海陆家嘴与外滩,南京路与静安寺,北京长安街与王府井等和谐地营造成一种流动的视觉符号;其次是品位,设计的细节如唐装与咖啡,国画与歌剧,茶道与鸡尾酒等,无处不散发出细腻的人文情怀,勾画出当代中产阶层都市生活的情趣 ;再是精致,在性能要求和制造工艺上是当作一种艺术来看待,除了在操控和舒适上充分考虑到家用和商用之外,在安全和智能化上也同步与宝马看齐,并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享有宝马的质量保证,在国内首次提出“尊驰10年20万公里保修期”的承诺。

  由此,在“静”与“动”互为一体的车轮艺术中华晨汽车再次翻过高山,在用事实改变中国轿车“无开发”的历史。

  那么,“尊驰”究竟是一款怎样的车呢?

  上海著名印象派画家张泓用他特有的审美视角和广告人的眼光对“尊驰”作了形象化的描述。 他说, “这是一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元素去构建一种与西方文明沟通的新的表现形态,其呈现的语言是简洁、都市、不乏超现代的理念追求。”他认为,在消费方式上这辆车会让人们释放出传统压抑下的郁闷,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嫁接来营造后现代主义为今天和未来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这正是“尊驰”的诉求。

  在碰撞中崛起

  “这是我们要找的合作伙伴。”

  德国宝马公司总裁庞克不止一次地对外界表示,宝马公司选择华晨是正确的。他认为,华晨的思路和做法与宝马有很多类似之处,这无论是在沟通还是在合作上都比较融洽。

  在业内,许多人都认为华晨是一帮不懂汽车的人在干汽车,而宝马公司则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华晨是很有活力和朝气的汽车公司,仅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一个具有锐气十足的汽车制造企业,足以证明这是一个极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从华晨简短的成长历史来看,每一步都是可圈可点的。

  当华晨1995年接收原沈阳金杯时,年产轻客不到一万辆,生产方式则是半手工的落后工艺,经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引进,以及丰田生产方式的导入,加上先进管理技术的实施,产量才年年翻番,节节攀升,现在每月的产量就相当于过去一年的产量,其中单一产量就达到12万辆能力,品种从金杯锐驰(低端)到金杯海狮(中端),还有金杯阁瑞斯MPV(高端),覆盖了整个轻客的细分市场,很快就成为轻客领域的排头兵。此外,在涉足轿车领域时,华晨与传统的做法不一样,而是采取以自主开发,整合国内外汽车技术资源的思路而迅速崛起,被当作中国车坛上的新锐,一直成为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这背后华晨人的付出和艰辛以及遭受的磨难与非议却鲜为人知。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汽车“之痛”时所说,中国干汽车难的并不是如何造车上,而是观念和制度上的碰撞。而华晨就是在这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企业。

  从轻客入手,挺进轿车,再与宝马携手,短短几年,华晨就越上了中国汽车的快速道,驶骋起来。靠的是什么?一是思路,二是实干。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华车的成功,宝马会相中华晨吗?如果没有华晨的运作能力,金杯会东山再起吗?如果没有思路华晨能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中站住脚吗?

  如何看华晨?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要,重要的是它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

  从“中华”到“尊驰”, 华晨越过高山并不仅是指看得见的志气,还有看不见的攀登汽车高峰的心路历程。(撰文/颜光明)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