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模仿秀算不算是自主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7:46  新民晚报

  凭借一款酷似本田CR-V的“来宝”走红的河北双环汽车,在前不久广州车展期间又推出一款外形酷似宝马X5的“CEO”越野车。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广州车展亮相的新车F3,也被丰田公司认为有抄袭花冠之嫌。而在此之前,东方之子模仿VOLVO,阁萝模仿POLO、双环SRV模仿本田CR-V、奇瑞QQ模仿雪佛兰SPARK……国产汽车模仿秀频繁上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刘朝晖

  尽管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模仿国外名车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像在广州车展上这样“大面积爆发”还是首次。仔细查看,参展的民营汽车企业制造的新车几乎都有国际名车的影子。奇瑞的T11打上了丰田RAV4的烙印;比亚迪新车F3与丰田花冠几乎如出一辙,F6的前灯与宝马7系相仿;江南汽车的“传奇”和上海通用凯越的前脸就像孪生兄弟……如果这些新车明年都出现在国内车市,说2005年是自主品牌汽车的“模仿年”一点都不过分。民营汽车企业似乎不约而同,开始了模仿名车的集体大行动。

  借鉴还是抄袭?

  越来越多的相似面孔,让人不得不怀疑中国汽车人到底是在借鉴还是在抄袭?面对这个问题,业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种理论是,国内民营汽车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观念淡漠,如此模仿国外汽车是不折不扣的一种抄袭。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如此下去,终要吃苦头。

  事实上在车展上丰田公司就盯上了比亚迪的F3,认为此车有抄袭花冠之嫌。丰田高层先后来看F3,详细询问比亚迪的工作人员很多技术问题,有的还带来了摄像机,仔细拍摄了F3车内外的各个细节。

  但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汽车工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借鉴模仿先进产品是一种必然与普遍现象。事实上,不论是汽车强国日本,还是汽车产业后起之秀韩国,在汽车产业起步阶段,都有过被当时汽车强势企业的抄袭指责。这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强势企业意图压制新的竞争者;另一方面,作为入门者,这些新生的汽车企业,难免要有一些技术上的借鉴。

  参与“模仿秀”的不少厂家也认为自己的模仿不是抄袭,其中仍然有自己的技术设计含量。比亚迪汽车品牌部负责人就表示“不怕找茬”,称其F3产品完全是自主研发,并且在这款车上拥有50多项知识产权。

  对簿公堂谁更有理

  河北双环涉嫌抄袭本田CR-V的过节终于闹上了法庭。东风本田总经理尾崎满表示,双环“来宝”从整体的外观都是在抄袭本田的CR-V。CR-V已经在国家的相关部门取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他们曾经和双环公司交涉多次,但是双环没有理会,现在本田只有采取法律诉讼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涉嫌“抄袭”丰田花冠的比亚迪会不会刚出道就惹身臊?奇瑞QQ和通用SPARK的宿怨会不会在比亚迪和丰田之间重演?比亚迪会不会在吉利之后,成为丰田的第二个被告?民族汽车产业遭到海外汽车巨头“价格围剿”后,又将面临“诉讼围剿”?

  丰田曾经以吉利侵犯商标为由将其告上法庭,但是以失败告终。似乎这个先例给了这些模仿的厂家以莫大“精神动力”。从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角度,我们当然不希望本国的企业在可能的公堂对簿中败下阵来,但是我们又怎么能保证每次都能稳操胜券?

  模仿源自品牌缺失

  双环“来宝”的“成功”似乎让所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家找到了市场的捷径,但是从中却折射出民族品牌的缺失。模仿的车为什么市场有需求?因为中国没有自己叫的响的国产品牌,需要沾沾名牌的光。

  广州本田前总经理门胁轰二曾说:中国汽车工业在去已经突破年产400万辆,却没有一个强势自主品牌,这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也不多见。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井喷”,但是在繁荣背后却是本土企业正在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追随者。我们虽然每年推出几十款新车,但大多是“拿来主义”,按照别人的图纸、管理、体系、标准来生产,中国人不经许可是不能改动的。在这种背景下,抄袭之风开始在中国汽车业界蔓延。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多少有些欲速则不达的意味,同样与我们发展自主品牌的出发点相背离。

  模仿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理解简单的模仿是因为支持民族品牌,但支持民族品牌决不是纵容短期利益的抄袭。模仿多了不好,主要还不是因为不正当,而是这样做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好。

  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企业,如今都迅速地成长为国际巨头,早就没有人指责他们模仿,而轮到它们指责别人模仿抄袭了。原因是他们没有一味地去模仿、抄袭,而是在完成了基本的资金、技术等积累后,迅速投入巨大的力量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这为日韩汽车企业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业长期形成不了自主开发能力,与经济规模不够,缺乏系统开发能力有关,也因为中国汽车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的真正愿望。相对于自主开发,模仿的风险小。而现在看来,即使有自主开发这个愿望,恐怕目前也难有这个魄力。

  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业走模仿之路实属一种无奈之举。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要走的路还太长太长。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