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尔福中国总裁:在中国已实现高管本地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13:36  第一财经日报

  又逢岁末,又到了盘点今年、预测来年的时刻。

  12月4日,记者专门采访了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亚太总裁、德尔福中国区总裁陈锦亚。

  市场放慢,但投资计划没有变

  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放缓,那么对德尔福——一直要“植根”中国的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全年的业绩是否受到影响?

  陈锦亚:2004年,德尔福中国公司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与单件的增长不成比例。这主要的原因是2004年充满价格因素,尽管我们单件增长得很多,但销售额没有增长这么快,汽车降价是大因素。

  第一财经日报:德尔福中国公司在今年主要做了些什么?

  陈锦亚:德尔福中国公司还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首先,我们把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带了进来,比如柴油共轨技术,电子产品等。

  第二,我们继续加大了对中国技术中心的投资。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放慢了速度,但我们的投资计划并没有改变,反而加快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机遇,因为过去市场好的时候拼命做销售,做很大的投入。现在,我们技术中心的速度后5个月比前7个月更快,人也比原来好招,目前已经有143人。

  第三,我们的出口比2003年有很大增长,德尔福中国公司一直是在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特别是出口渠道已经完全打通。

  德尔福中国已实现高管本地化

  第一财经日报: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德尔福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否有所调整?

  陈锦亚:尽管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但德尔福对中国继续看好。因为中国市场不同一般,我们的发展是植根中国,长期投入的战略不变。市场发展慢了才显出业界领导的魄力,也考验长期扎根的理念。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是德尔福发展的关键;中国汽车市场走好是德尔福走好的关键。

  第一财经日报:德尔福在中国的发展步骤是什么?

  陈锦亚:第一,还是长期扎根中国的理念不变。第二,利用现在的有利时机,苦练内功,提高技术含量。因为老是低水平的技术或产品打不过中国的很多企业,他们的成本更低。随着客户的整车产品降价,我们的水平要更高,要加快更新换代。第三,扩大新市场,主要是非汽车市场,如计算机插接件,我们的派克分部做得很成功。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高级管理人才本地化,这一点德尔福比任何一个500强企业都快。

  2005年,德尔福中国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全部中国化,对整个德尔福公司也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工作刚刚开始,以后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外企在华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外国人,德尔福既然要扎根中国,在中国做大,选择主要领导要当地化。为此,我们成立了德尔福中国公司5人领导小组,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年龄在40岁左右,起码一年以上在美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在德尔福也有近10年的经历,他们已经成熟了,至少可以继续工作20年。

  德尔福认为,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把当地员工选拔到最高领导层。

  2005年汽车市场仍有15%的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回过头来看,一年前,德尔福曾经非常准确地预测了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那么对于2005年有什么样的展望?

  陈锦亚:去年年底,我们曾经非常谨慎地预测,国内汽车市场会有15%的增长。现在看来值得骄傲,汽车市场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非常健康,因为任何事情都存在偶然性。

  我们认为,2005年汽车市场15%的增长比较可信,不会往下走,当然也不会出现“井喷”。德尔福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第一要加大在华投资,第二要加大在华技术投入,第三要加大在华人才培养力度。

  第一财经日报:德尔福如何看待小排量车,下一步的产品方向是什么?

  陈锦亚:小排量车对环保、对节能的作用很大,也很重要,再加上安全性,如果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小车比大车更好。

  作为全球第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尔福必须确立坚持一贯的发展方向。低污染、低能耗、高安全性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这“两低一高”,都要电子化来协调,从电子控制来着手。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中高档轿车先走一步,接下来是小排量车。当然,我们要把这些先进技术尽快过渡到小排量汽车上去,最大问题还是成本因素。本报记者 张宇星 发自湖南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