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田而言,目前的发展核心仍然在广州,12万辆的整车工厂和12万辆的发动机工厂相继扩产,广州本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这对于在努力打造中国汽车“第三极”的广州汽车板块意义重大。
作为广汽集团来讲,在独夺广州丰田的销售渠道之后,也开始谋求解决广州本田与东风本田(武汉)公司的渠道合营难题。作为整体布局的主角之一,本田也不得不面对与东风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
11月底,东风本田和广州本田的扩产计划刚刚结束,位于广州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也开始同步扩产。但是12月初,原本和广州本田共用发动机工厂的东风本田(武汉)公司决定开始在武汉筹建自己的发动机工厂,东风本田和广州本田决裂的姿态已经一览无遗。但是,这对广州整体的汽车产业群发展却是一个有意义的举动
12月3日下午,在汽车族举办的“2005年年度车型”颁奖仪式上,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兵后笃芳是整个会场最风光的人物之一,去年刚刚成立的东风本田(武汉)汽车公司第一款车型本田CR-V又获得“2005年度SUV”殊荣。但是,即使是春风得意的本田也面临着未知的压力。首先,由于本田在华全局发展的需要,原本铁定在广州本田生产的王牌车型思域(CIVIC)转向刚刚成立不久的东风本田,导致广州本田明年面临畅销新车断档的尴尬。
但是,在广汽的支持之下,原本与东风暧昧不清的广州本田开始在销售渠道、零部件供应以及整车制造等方面全方位脱离东风而独立发展,在本田、丰田以及日产的鼎力支持之下,广州汽车板块打造国内造车第三极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地利”促本田单飞
10月11日,东风本田在上海开出第一家4S店,自建销售渠道悄然启动,这也意味着东风本田放弃原本借用广州本田销售渠道的开始。东风本田董事长周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东风本田将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专营4S店。随着东风本田自建渠道的启动,本田原计划在华统一广州本田和东风本田渠道的美好愿望化作泡影。更重要的是,东风本田和广州本田原本共用的发动机以及其他核心零部件工厂也开始分离。
“东风本田将在武汉建立自己的独立发动机工厂,整个发动机项目将在此次28亿元、12万辆轿车项目计划之内。”12月3日,东风本田董事长、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杰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
东风本田公司独立建立工厂就意味着本田在华的发展开始延续大众的老路,也意味着东风和广汽开始渐行渐远。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公司和本田共同投资,于1998年7月1日创建的合资企业,本田和东风各持有50%的股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负责开发、生产、销售轿车用的发动机、变速箱及其零部件,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产品主要用于广州本田生产的雅阁(ACCORD)、奥德赛(ODYSSEY)及飞度(FitSa-loon)系列车型。由于今年刚刚投产的东风本田CRV搭载与新雅阁一样的2.0升i-VTEC系统发动机,所以东风本田C-RV的发动机也来自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
11月底,广州本田年产12万辆轿车增城新工厂正式奠基后,上周,东风本田发动机厂年产12万台发动机项目也正式启动,东风本田发动机厂年产能也将扩产至36万台。但是随着东风本田武汉工厂的12万辆轿车工厂的扩建和思域落户,东风本田武汉工厂的自建发动机项目开始启动。周文杰表示,新建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将主要生产配合思域以及随后落户东风本田的其他车型的发动机的生产,这和位于广州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并不矛盾。
“随着本田在华两家工厂的发展,两家公司独立的销售渠道和零部件工厂的分建是必然趋势。”李安分析说,“由于本田无法兼顾广汽集团和东风两家合作伙伴的利益,虽然本田从成本以及多方因素考虑并不愿意如此,但是在大环境下分营是必然。”
无论是东风本田还是广州本田,由于历史原因,它们的发动机工厂都是和东风合资成立的,广汽集团并无股份,本田在广州的发展将无法摆脱东风的烙印。
广州本田“早鸟得食”
在近几年的轿车市场上,广州本田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根据统计,截至今年前10个月,广州本田累计产销分别为158409辆和154829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1.8%和72.7%,1月至10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4.4亿元,利税88.5亿元,同比增长50%。广州本田还在11月9日宣布在增城建立第二工厂,计划于2006年下半年正式投产,首期生产规模12万台/年,并将根据市场滚动发展,首期投资22亿元。
广本的成功一度被归功于模式的成功。1997年,在动用11.6亿元买下当年广州标致的旧工厂,再用5亿元进行改造后,本田用16亿元的代价就形成了3万辆的年产规模,而且投产第二年就实现盈利。此后,产能从3万辆、6万辆、12万辆,一直到今年的24万辆连年翻番,用的都是广本自己的利润,双方股东没有再投入一分钱,被业内誉为“广本现象”。
广州本田的成功还要归功于卓越的产品口碑以及独到的营销策略。“广本最大的成功之一是把‘Honda’这个品牌在中国做到了仅次于豪华车的知名品牌。”上海最大的经销商之一的开隆汽车董事长杨爱华如斯评价本田。在渠道建设上,广本独创的“饥饿销售”虽然备受消费者诟病,但是却让厂家和经销商挣得盆满钵满。对于广州汽车而言,广州最大的贡献在于不仅仅在于摆脱广州标致失利的阴影、重振了广州汽车板块的昔日雄风,而且还吸引了近200家日本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汇聚珠江三角洲。在尾随而至的日产和丰田的倾力打造下,广州汽车板块已经规模初现。
在多个场合,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坦言广州本田的巨大成功吸引了日系三大汽车公司和众多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公司入驻广州。目前,广汽集团拥有独资或控股等各类企业112家。今年1-10月,广州汽车集团产销汽车16.5万辆,同比增长70%;预计全年产销汽车21万辆,同比增长74%。按照规划,到2005年,广汽集团将实现产销汽车30万辆,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到2007年,产销汽车近80万辆,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到2010年,产销汽车100万辆,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在这100万辆的产能中,本田(含广州本田和本田广州出口基地)一家就独占53万辆(48万辆+5万辆),广州本田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日系三大汽车公司纷纷落户广州的大背景下,广州汽车在这几年将会以大跃进式的速度飞速发展。“但是广汽必须要准确处理丰田和本田以及与东风的协调发展问题。”安普咨询的李安直言,“丰田落地不久,思域就被东风本田拿走而不顾苦苦等待良久的广州本田,可见广汽的平衡术会影响丰田和本田的发展。”
多元格局形成产业链
“中级车中的世界畅销车型思域能够北上东风本田,一方面是东风努力争取的结果,另外一方面也是广州丰田的成立‘帮了忙’。”一位东风的高层对记者笑言,本田在广汽和东风之间大玩平衡术的意图一展无遗。在两家本田接连扩产的背后,日本本田在中国布局的步伐骤然加快,但是面对两家完全不属于一个体系的合资公司,如何实施“一碗水端平”,日本本田也面临新的考验。
作为本田在中国战略的重要延伸,东风本田将在未来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东风这一合作伙伴也是本田所看重的,因此,在产品上必然会有所平衡。但是此举势必刺激对思域渴望已久的广本。而对于本田而言,本田在国内的产品分布也逐渐明朗化,本田希望在两家合资企业之间尽量做到产品分配的平衡,从而实现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意图。
对于本田来说,广州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资公司接连扩产,除了要面对更大的市场风险外,更重要的是,这将使本田在这两家合资企业间的“平衡术”面临更大的考验。首先是如何在两家合资企业间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广州本田和东风本田都曾明确表示,虽然它们的合资对象是同一个,但二者之间肯定是一种竞争关系。但是两家本田在最为倚重的车型引进方面的争夺却不可避免。此次落户东风本田的思域作为一款在中国市场享有一定口碑的中级车,广州本田此前也曾多次表达过引进这款车的愿望。思域落户东风本田,或许可以解决东风本田产能扩张的产品支撑问题,但面对广州本田新增的24万辆产能,本田除了拿出一款北美版的MPV奥德赛,在广本急需的1.6L-1.8L排量之间的车型中面临畅销新车断档的尴尬。
尽管如此,在东风和广汽之间,本田已经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广州汽车板块中国汽车第三极渐渐形成的今天,就目前的有利局面下,广州本田已经获得两家母公司的更多的优惠资源。虽然面临畅销车型缺失以及东风争夺的尴尬,但是长期看来,广州本田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的优秀。
作为广州汽车板块本身,由于东风已经携手日产和本田扎根花都和黄埔。作为东风第三跳的终极目的地,在未来的广州板块中,东风势必要拥有自己的发言权。但是当前的问题是,合资方中的日产和本田如何面对在东风和广汽集团这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广汽和东风本身,也不得不面临丰田、本田和日产左右均衡的博弈。
(卫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