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艰难的取舍--谈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08:57  解放日报

  如果有人给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个人利益之于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之于国家利益孰轻孰重?你也许经过思考之后,会慎重地选择后者。而同样的问题,如果换一种更直观的问答方式,你也许就没那么容易作出决定。

  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能工作终于从议事日程进入了工作日程。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特大城市要大力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效率,抑制私人机动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资源的过度使用。同时,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

  这一节能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我们即将面临艰难的取舍:如果你是个普通市民,在驾驶着爱车上下班的时候,你也许会为已经高昂的油费之外那些必须上交的燃油税愁眉紧锁;假使你是某个汽车企业的决策者,你不得不考虑是否要修改新一年的车型投放计划,在企业利益和国家政策之间踌躇徘徊。

  显然,回答这些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回答前面简单的选择题要难得多。

  改革开放以后,当全世界向中国这条腾飞的巨龙投来关注的目光之时,我们也为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付出了不大不小的代价。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盲目投资、过度开发引发的诸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生态失衡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经济秩序急须规正。

  在汽车生产领域隐患同样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一次国内汽车高峰论坛上,曾经忧心如焚地讲道: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吸引全世界几乎所有汽车商投资建厂;也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的国家,却潜藏着超过欧美的巨大豪车消费量;更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形成如此庞大的汽车格局,却没有一个真正能屹立于世界汽车之林的民族汽车品牌。

  在这些掷地有声的诘问前,我们该反省了。正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所说,中国汽车工业过去几年所谓“井喷式”发展,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破坏性”发展。在市场诱惑的黑洞前,我们来不及反思汽车保有量过快膨胀给交通、能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也没有时间去推广小排量、少污染的汽车,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汽车社会铺路。目前,在中国大城市,轿车的排气量、车身尺寸、汽车重量的平均水平,不仅比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汽车消费起步时高很多,而且比今天欧洲一些大城市的水平还要高,中国轿车平均百公里油耗高于欧洲和日本。在今后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机动车燃油消耗不仅是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而且所占份额很快就会上升为第一位。

  我们的汽车工业,犹如一艘高速行进的巨轮。如果没有政策来把持前进的方向盘,在冰山暗流中行进,巨轮的速度越快,危险逼近就越快,撞击冰山所导致的震荡力也就越大。

  如果说,在连续几年汽车工业高增长的浮华幻象中,人们还看不到或者不愿意去正视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那么在经历车市销量全面下滑、汽车公司整体减产、汽车工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具有警醒意味的2004年之后,我们再不能选择视而不见。时间给予的,时间终究要带走。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在这个时候,政府的态度是坚决而严肃的。政府已着手制定政策法规,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规范混乱的市场秩序,指导可持续发展之路。无论是汽车产业政策、召回管理办法还是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这些都代表了政府作为舵手已经作出的选择。而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是否也应该在这个时候做出自己的取舍呢? 黄蕾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