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经过三年井喷的中国车市,仿佛一夜间出现雪崩,从2001年正式启动的中国车市,连接三年来都保持着30%以上的高增长率,而最受关注的轿车市场更在2003年产销一举猛增了83.25%和75.28%。也许是这些年走得太顺太好,就是一直到今年的4月份之前,车市中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对这一年充满了乐观和憧憬。虽然也有不少媒体和行业人士对车市的现状和问题做出一些担忧的言论,但人们一直把这些看作是“杞人忧天”。
然而这一切来得太忽然,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飞速发展的中国车市突然猛刹住了脚,从这一个月开始,车市销量不但停止了增长,更以每月7%左右的速度下滑,根据一些重点城市的统计,其二季度的销售情况相比销售高峰时竟下降了40%。车市的乍然降温,使得原本意气风发,扩产建厂准备大干一场的国内轿车生产企业,顿然傻了眼。在毫无经验和思想准备的情况,绝大多数厂商首先想到的便是压缩利润空间,降价促销,保产量,争份额。由于此次价格战对方之间纷纷降价,为了保住份额,厂商们的出手越来越狠,动辄降下数万并不少见,甚至还是一降再降。然而这样的降价不但没有拉回销售,反而彻底动摇了多年来建立的价格体系,原来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反而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只得按住手中的钱,等待,观望。
很快,车市传统的“金九月银十月”到来,人们本来盼望着销量能够有所回温,然而现实却往往相反。失望的厂商们只得再次疯狂的跳水削价。整个车市似乎在恶性循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这一年里,比厂家更痛苦的是经销商。建3S、4S店投下巨额成本在低迷的销量中根本无法收回,而厂商为减少库存分担风险又把大量车发到经销商处。在这种情况下,偏偏再赶上银行收紧银根,逼着商家还贷。在这一年中,经销商亏本卖车甚至破产卖店的事情此起彼伏,很多经销商能保住成本,勉强维持经营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编者语:2004,对于中国汽车产业以及在这行业中沉浮的很多人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一年。(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