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变油 能否承载车轮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 13:40  经济观察报

  壳牌与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又推进了一步。

  11月15日,壳牌中国集团总裁兼天然气及发电业务董事王郁章在北京与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壳牌提供的数据,计划分别在中国的陕西和宁夏建设的两个间接液化工厂的首期建设规模均为年产油品300万吨,初步估计总投资各为300亿元左右。

  这份关于三家共同开发洁净煤制油产品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协议,看起来似乎是一份不确定的关于遥远未来的文件,但其实,它不仅关乎壳牌以及另外几家同类石油公司的未来命运,或许更与世界每一个拥有或渴望拥有汽车的人有着并不遥远的关联。

  2003年中国石油的净进口量已经超过9000万吨,接近消费量的40%。而当这个数字加上海湾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共同影响着今年的油价时,替代能源的问题开始显得紧迫起来。而全球仅有的几家石油公司正因这种趋势而必须改变原来一贯的想法,并在眼前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中寻求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石油的涨价可能给能源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但同时,如果价格涨到某种水平,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从而抑制对石油产品的进一步消费,这种消费目前一半来自于交通工具。而那些汽车公司现在也在加大马力地开发新型的替代能源,如果在这种新的技术革命中落了后,石油公司有可能在未来失去大量的业务。

  像壳牌这样的公司现在无一不在做着新能源的探索,而它们中的很多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发出了可阶段性缓解石油危机的“煤变油”技术。这是一种将煤或天然气先制成合成气,再将其液化,制成与汽油的主要成分相同,却更为纯净的燃料的技术。据壳牌介绍,现在该技术已研发成熟,成本也不高,只是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先例。

  那么,他们是怎样在这个无法预知结果的变革期里找寻无缝对接的方案呢?

  《经济观察报》:有报道称当石油的价格涨到每桶22美元的时候,煤变油的项目就可实现商业化并盈利,请问这个数据是怎样算出来的?而现在石油的价格是每桶55美元,你们是否认为现在启动这个项目的时机已经成熟?

  王郁章很明显,石油价格越高当然对这个项目就越好,每一个项目的成本计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考虑,我也不清楚这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进行的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一个项目中我们考虑因素有许多,如选址、煤炭质量,比如产品、市场、技术、和必须的在监管方面需要的制度与框架,这对于项目的商业可行性分析也是必须的。

  《经济观察报》:这些因素是不是都已经选择好了,政府监管与基础设施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目前进行的情况怎样?

  王郁章还没开始,今天下午的签字只是意味着开始。

  《经济观察报》:用煤制出来的油与汽油的成分是完全一样的吗?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汽车使用这样的油需要改装或添加其他添加剂吗?

  王郁章:事实上这与一般的汽油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成分是一种化学重组,非常纯净,不含硫,燃烧很好,无异味。我可以给你做一个演示,它看起来像水,但你摸上去很油,没有气味。

  《经济观察报》:你们在上海有一个示范项目,具体是怎么做的?

  王郁章在上海我们没有生产这些产品,而是从马来西亚明都鲁壳牌工厂进GTL原料,然后与上海的柴油混合用在浦东的巴士上,这个项目是为了测试加入GTL产品的排放比没有加入GTL的好。

  《经济观察报》:马来西亚的GTL是煤制油吗?

  王郁章不,是天然气制油。但是不管原材料是什么,天然气、煤或生物原料如稻草,壳牌的技术原理都是一样的。先把它们气化,然后再用合成气制油。马来西亚没有煤,只有天然气,很快我们会在卡塔尔建一个十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也是用天然气。而中国是煤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适合用煤制油。

  《经济观察报》:目前这种技术似乎别的石油公司也有,壳牌的技术比别人具有更多优势吗?

  王郁章壳牌1996年来到中国进行技术研究,2002年得到的结论是壳牌的技术在所有竞争者中公认是最好的,所以许多企业选择与壳牌合作。别的公司的技术一般对煤炭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而壳牌技术适用于各种品质的煤,因为在25年内没有谁可以说我用到的煤的品质是一成不变的,第二个优势是,壳牌的工艺流程可将煤的80%能量转换出来,15%变成热气,只有5%在过程中流失了,效能达到95%。

  《经济观察报》:这样的油有多少被真正应用到交通工具上了?

  王郁章目前在世界各地还没有建成真正的煤制油工厂,但是煤制油的技术已越来越成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用油大国来讲,开发煤制油可以缓解能源压力,并使之多样化。

  《经济观察报》:这样制造出来的油的质量是稳定的吗?成本是不是更低?

  王郁章这种煤制的柴油与汽油的品质一定比传统的好,成本会低,但现在还不便说,因为还要看石油的价格。如果按现在50美元一桶下去,我们的成本的确要低得多。但我相信这个价格不会持续下去。

  《经济观察报》:如果到了2009年你们可以提供如此成本低廉的汽车替代品,那时候中国的石油进出口公司岂不是就没事干了?

  王郁章:我们即使建一个最大的世界级工厂,一天可生产7万桶,一年也才300万吨。目前中国一年要进口的油为1亿吨,各种油品3亿吨,我们只是中国需求的1%,所以中石油与中石化不会没事干,它们要确保中国的石油供应。

  《经济观察报》:这是否意味着你们将赚取丰厚的利润,或者中石油与中石化将降价?

  王郁章石油价格不会因此改变。我们在马来西亚明都鲁生产的GTL产品主要销往泰国与德国,加入柴油与汽油中销售,尽管比普通的产品要贵10%-15%,但因为品质好还是卖得很好。

  《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你们会以当时市场石油的价格为准再上浮10%-15%出售这种合成油品。那么,使用这种油究竟是对汽车发动机还是对尾气排放更好一些?为什么成本低卖得贵,还会受欢迎?

  王郁章:使用这种混合燃料最重要的是降低排放,但我们也惊奇地发现,使用这种混合燃料的汽车的发动机噪音降低了很多。如果汽车厂商为此研制GTL燃料的专用发动机的话,一定会将这种燃料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有几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开发这种专门的发动机,但GTL的供应量还不够满足汽车的需求。到2009年,这种局面有望改变,因为壳牌美孚等四家石油公司都准备或已经在卡塔尔建立同类工厂。

  -本报记者 韩彦 北京报道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