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外车谭:两厢车的两个市场定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11:23  新浪汽车

  90年代去巴黎,对于两厢车在欧洲轿车中所占比例之大,留下深刻印象。巴黎街道比北京窄的多,一些有名的店铺街在北京只能叫胡同,但是不妨碍轿车有序地鱼贯而行。由于老城区停车场地不足,在街边划有停车带,汽车首尾相接地停放,有的车距近到只有两指,占地少,操作灵便的两厢轿车于是大行其道。在巴黎街头,我见过最小的轿车只能容两人乘用,车尾像被一刀切去,仿佛一个小卡车的驾驶室在街上飞跑。

  当时,在欧洲销售的汽车当中,小型车占了35%,年销量450万辆。这里说的小型车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升以下的A0级车,如果加上两厢的A级车,比例恐怕要高达六成以上。

  咱们中国人的轿车观,是眼瞅着“官车”培育起来的,面子、气派放在首位。和外国人说,人家不理解。尤其中国人买车,也要讨个“有头有尾”的口彩,仿佛不是三厢就不叫轿车。中国人前些年常常抱怨轿车太贵。可是夏利到中国都要加个尾巴,车价随之上去两万,倒不见有谁抱怨。

  神龙公司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引进富康两厢车是缴了学费的。论性能和技术水平,富康在当年的“老三样”里无疑是最好的,价格也最低,可是就因为是两厢,一直卖得不大理想。的确,一些观念开放,不随大流的消费者钟情富康,但是主流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待时日,尤其两厢车被摒弃在“官车”的选择之外,在过去十年间,两厢车的市场一直不尽人意。

  即使到了中国人迎来家庭车时代,本来好开、好停、有自由装载空间,最适合家庭使用的两厢车似乎并没有时来运转。上海大众引进的两厢POLO,是中国第一辆真正与欧美同步的车型。技术、质量都堪称精品,可是叫好不叫座,气得大众一位心直口快的高层抱怨中国人不识货,甚至有将用老产品取代POLO的传言,让大众中国的公关人员为消除负面影响忙活了好一阵;后来又有一汽大众推出高尔夫,本来是一款在世界上卖得最多的车型,到中国却无声无息;说到底,都是两厢惹得祸。

  中国成了两厢车的百幕大三角,把跨国公司和他们的中国伙伴折腾得不轻。于是,哪怕世界上最经典的两厢车,进入中国市场都要先安个尾巴。标致307、福特福克斯、本田飞度,都是当今两厢车的经典,让许多了解世界汽车时尚的中国年轻人也想尝尝鲜。可是这些车型到中国,厂家都先费时费力地“为中国人量身定做”出一个尾巴来,不敢说“狗尾续貂”,但再要说是“经典”却难张口。

  为此多次请教过厂家。回答说,请最权威的咨询公司作过市场调查,中国人喜欢三厢车的比例高达70%,甚至80%。直接引进两厢车岂不是和市场过不去。对此结论我一直不敢苟同。我以为,那20%到30%的消费者往往对时尚、价格、油耗、停车位等因素已经作了多方考虑,是更接近购买行为的消费者。因此我想奉献给厂家一条市场定律:市场往往在少数手里。

  如果有第二条李氏定律的话,那就是:世界流行的消费时尚,早晚也会流行到中国来。君不见,两厢车近来在冷峻的中国车市呈现出逆势上扬的亮点。国内两厢车已经有21个品种,大都处于热销。说是油价持续上涨、道路拥堵加剧使然,当然不无道理,但是不能否认,世界上有众多人喜欢的,中国人也会喜欢。

  先是一汽大众的高尔夫,在我记者朋友中间渐渐多起来。一位买了一辆红色高尔夫的朋友告诉我,去欧洲,无论到德国、法国、英国,高尔夫在车流中随处可见,因而心中有所触动。回来到专卖店试驾了一回,才发现真是一辆好车。即使外形,初看并不张扬,可是让你越看越爱,汽车美学大概也有个世界性的规律。

  后来在北京车展上广本推出两厢飞度,多少年轻人争着站到车边合影,给两厢车投了信任票。尽管他们未必知道,就是两厢飞度连续两年获得日本单一车型销量第一名。今天广本既有三厢飞度,也有两厢飞度,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时下订购两种车型的消费者比例如何,只怕会是倒过来的三比七吧。

  市场在变,时尚在变,还抱着当年的市场调查结果就有点傻。这一点上海通用又报冷门,别人还在两厢改三厢的弯子里转不出来,上海通用却在成功的三厢车凯越基础上,请乔治亚罗设计出一款造型新潮的HRV,成为国产内部空间最大的两厢车,并以健康、休闲、活力为诉求,虽然市场还有待考验,但光是这种捕捉市场走向的机敏就令人称道。

  李安定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