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通用模式渐入佳境 多数巨头受制选角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10:05  东方早报

  在上汽、通用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面前,承受“双伙伴合作”之弊的福特大众等跨国巨头不得不直面在华市场的“选角”困境。

  10月底,长安集团与江铃集团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南昌设立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就在各方均认为是福特“幕后操作”之时,有知情人士对本报指出,双方的合作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不会有实质进展,合资公司的经营业务甚至不包括汽车。由于涉及到地方利益,显然福特在整合国内业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版本故事的主角则是德国大众———这家最早进入中国的公司目前仍为它所独创并被广为推广的“双伙伴合作”模式而困扰,着力于整合南北大众(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是它的一个“七年之痒”。相比于福特,大众更有点积重难返。

  上汽、通用却在一面大旗之下愈发显得“步调一致”并日渐崛起,成为挑战国内汽车老大宝座的有力竞争对手。

  福特中国大一统变数甚多

  10月28日,作为福特在华的两大合资伙伴,长安集团与江铃集团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南昌设立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控股”),注册资本1亿元。一度传言幕后操作的正是双方存在的一个“交集”———美国福特。对于品牌众多的福特集团而言,实现在华大一统似乎还没有那么简单。据了解,新公司主要业务为各类行业的投资等,新公司业务中并没有提及汽车生产,而与汽车生产相关的只有一项“机械电子设备”。

  针对外界盛传福特将撤资江铃一事,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锡高曾经作出回应:“福特不但不会撤资,而且将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对江铃的投入。”然而福特却始终对撤资江铃亦或增持江铃股份一事不置可否。被江西省政府寄予厚望的江铃,显然不愿轻言放弃福特,在是否和长安合作事宜上显然颇为投鼠忌器。除了和长安颇为“暧昧”的关系,江西五十铃传出的和上汽集团的合作也一度成为市场的焦点。在轿车的合作伙伴态度未曾明朗化时,一直希望能造轿车的江铃今后的发展似乎依然充满玄机。

  但是,除了借助集团优势外,福特可能还留有一手,即再找一家合作伙伴。“目前福特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有江铃和长安,按照中国相关政策规定,一家外国汽车公司只能与两家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如果这样,福特很可能会对江铃进行整合,从而腾出一只手来寻找伙伴,这有点像当年的丰田。”

  之前已有一汽集团的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福特或将已有多款轿车成功合作的马自达品牌与一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不久将成为第二个悬念;而另一位人士则认为,马自达品牌会否向现代起亚一样另起炉灶也很难料,有股权关系的现代和起亚已经在华设立了三家合资企业,亦获高层默许。

  德国大众整合南北大众不畅?

  “双伙伴合作”始于德国大众,并由南北大众演变而来的制衡战略,对中国汽车工业格局的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恐怕是大众汽车当年没有预见到的。业内一位专家尖锐指出,制衡战略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而它的杀伤力正逐渐走向负面。

  “对于强调规模经济的汽车工业而言,整车装配30万辆的合理经济规模,轿车合资企业不难做到。但是,伴随着国内轿车市场竞争的加剧,零部件采购、营销服务网络的规模效应,已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第二战场’。而采购和营销网络的分立,正是制衡战略带来的最大弊端。”一位汽车界的资深人士直言。

  事实上,长期以来大众都在中国市场酝酿一些动作:包括南北大众开始进行部分的资源合作和共享、撤消原来的亚太区总部,成立6人委员会专门负责在中国的业务,以及6月份大众牵头的南北大众联手降价等。种种迹象表明,大众调整中国战略,整合南北大众重走中国之路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今年7月,大众和一汽集团合资成立大众一汽零部件公司,大众当时就明确表示,这个合资厂所生产的零部件将会给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提供零部件。接着,大众联合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中标北京奥运会的汽车赞助商,让大众的整合从上游整合转移到终端的整合。“其实,大众对南北大众的整合工作一直在做,之前更多的整合工作是对上游零部件的统一采购,而作为最重要的终端销售的整合,从今年才正式开始。”德国大众一位人士对记者透露。业内对大众整合南北大众最权威的一种说法是,大众已经为此做了整整5年的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大众整合南北大众的脚步已经从上游零部件转移到终端的销售。但是不管是哪个层次的整合,显然都将触动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作为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两个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它们之间的暗中较劲让南北大众的合并几乎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南北大众对整合的抵制,大众所采取的行动是控制产品的投放,7月份就传出,一直在上海大众生产的帕萨特系列产品———帕萨特B5的新一代帕萨特B6可能要在一汽大众生产,而这个消息更是得到了一汽大众相关人士的默认。现在看来,大众的这一措施并没有让南北大众放弃对整合的抵制。

  “上汽—通用模式”渐入佳境

  7年左右的时间,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风头已直逼大众,上升到“坐二望一”的位置。在逐渐被行业内和决策层认可的“上汽通用模式”之下,这个模式的“母体”———上海通用从1997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成为惟一在中国拥有4家合资整车企业的跨国公司,销量和利润均让它成为中国车市权势榜的“大佬”。

  据统计,从前10月累计销量看,目前的排名依次是上海大众28.5万辆,一汽大众22.2万辆,上海通用21.2万辆,广州本田15.5万辆,北京现代11.1万辆。今年月销量曾几度超越一汽大众的上海通用,与前者的总销量差距缩小至近万辆。继上海通用在中国市场成功塑造了“别克”品牌之后,通用正开始在上汽的帮助下力推自己旗下的另两大主打品牌———凯迪拉克雪佛兰,可以预见,它也将继续沿用“上汽通用模式”———单一合作伙伴模式,并通过旗下核心企业不断整合在华资源,包括其独创的“中-中-外模式”(分别股比为国资公司25%、合资公司50%、外资公司25%)。

  而在这之后,“中-中-外模式”更是被上汽-通用运用得愈发酣熟。2002年12月20日,上汽、通用、上海通用共同出资9亿元,收购原山东烟台车身厂,成立“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之后的2004年3月7日,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上海通用公司再度联手,与山东省的有关企业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投资约为57亿元左右。

  就是在这样的“上汽通用模式”之下,即使是对手也不得不承认,被业界戏称为“喜欢为国内汽车业树立标准”的上海通用,其业绩的确令它们眼红。

  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上海通用模式符合国家汽车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内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的精神,模式能够很好地整合上汽和通用各自的资源,改变国内汽车行业散、乱的局面。”早报记者 王亮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