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今年二季度以来,私车较去年年底增加了一成多。有人说,不久的将来,买车将不再需要理由。而不买,则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
不过眼下,买与不买,还是一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有车族痛并快乐着,他们让没车族羡慕并矛盾着。究竟有多少收入才可以买车、养车?谁能说得明白。
“是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了”,我们通常在某个时刻暗自发誓,但回头又陷入徘徊不定的郁闷。
有车一族忧喜录
忧———养车之痛
作为某会展策划公司的副总经理,月薪6000元的罗国峰还没有买房,但他已经买了一辆私家车。
在享受私车便捷的同时,罗国峰感到了压力。“养路费、停车费、维修保养、油、税、保险……这些倒是事先就估计到的。但实际上有许多你并没有估算到的花费。比如说在拥堵路段发生的刮碰,你想不到但又无法避免。另外,有了车就想出去玩,可跟朋友出去一次就花费不菲。买车几乎花费了我和老婆大部分积蓄,再加上各种费用,生活不能说不紧张。”
许多开车人都不敢去闹市区,那里车多难停靠。小区也不宽裕,私家车回不了家的情况在很多小区都存在。
中国很多城市中心地带道路拥堵,车辆往往处于怠速运转之中。低速行驶,换档频繁,百公里油耗往往比汽车厂家声称的高出3到5升。私家车主谢先生抱怨:“有时候早上8点开车出门,刚出小区大门,就被排了十几米长的车队卡住,开开停停,烧的是自己的油,怎不叫人心疼!”
喜———有车之乐
现阶段买私车的,大多为白领、老板以及富裕私企主。
他们买车,理由大多是爱车、省时、方便,但最突出的动机还是“身份”。坐骑暗示着主人的财富值,私家车是现时中国人的新财富参数。
身为策展人的罗国峰就是以“体面”为由买车。“我需要经常与客户见面。没买车的时候,每次看着人家开着私家车驶过来,自己却从出租车或公交车上下来,我就很狼狈。现在,有了自己的车,我一下子感到有了底气,自在多了。”
36岁的王先生说,车是非常非常私人的东西,借车就等于借人家的房子一样。所以他认为:“车,还是自己的好”。有车以后,他最大的感受是更自由:“外出更便利。尤其逢年过节,全家人要到亲友家走走,有了私家车,就不再依赖出租车了,同时,还可利用假期举家出行。”
买不买车是种态度
有钱也不买车在装修公司任设计师的刘先生拥有两套住宅,他认为买房是必需的支出,不增值也保值,而汽车是个迅速贬值的东西,养车搭上好大一笔费用不说,还净给自己找麻烦。
有的人担心城市的路况,有的人则觉得自己驾车太累。一位姓谭的银行职员说:“现在塞车是常事,即使有了私家车,也不可能开得顺心,停车场、汽车保养、维修等等,哪样不操心?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累。”
还有人对自己的明天没有把握。一位电信公司的职员说,我要作长远打算,比如说公司效益不好怎么办?老了以后怎么办?所以我会把钱用在营造牢靠的生存保障上。张认为还是打“的”划算。他算了一笔账,每天来回打的费大约40元,一月“的”费只不过千元左右,不用花十几万元的买车钱,不用交各种养车费用,不用担心罚款。
观望态度有人等着车降价。他们对选中的车型都有一个心理价位。尽管近日一些汽车公司说再无下降可能,持币者却认为还有空间。业内人士分析,这是“胶着”“对峙”。
想买进口车的人等着关税下调。钟伟和他的一帮朋友准备在2006年再买车。他说:“根据WTO的协议,2006年,中国要降低进口车的关税,到时候进口车的价格可能与国产车相差不大。”
有人认为购车附加费太高。他说:“平时上班并不远,但眼下买车,首先要付购车附加费,还有养路费、停车费、车船使用税等,总计将近买车费用的10%,但车的使用效率极低,太不划算。”
车是动态投资买车后,面对高涨的房价,会展策划人罗国峰并不后悔。他认为,“买房是一种静态的保值型投资,这种不动产客观上将生活固定在一种保守的模式上;而买车是一种积极的动态投资。买车的确会贬值,但在社交的意义和精神需求上,车能使人与城市产生更活跃的交流。”
在某国企任经理的王先生认为,车使人的活动半径加大,车还给了人一个移动的私密空间,车里面的一切都属于你自己。
月薪多少可买车
专家观点家庭月收入5000元左右不适合购买私车,“适当打的是明智之举”;而个人月收入5000元,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者,买车是可行的。
一般家庭消费可分为3个三分之一,即可完全支配的消费、不可支配的消费以及储蓄。这三部分中,住房、教育和各种保险、家用是不可支配的三分之一,储蓄以应急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不可支配的消费出现短缺时,储蓄这部分资金可作出适当补充。而用于购置汽车和养车的费用,则通常是在可支配资金游刃有余的情况下才可能得以实际运用,从而,汽车消费的资金最多也就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日常汽车使用消费为每月1300元左右,所以即使不买衣服、少聚朋友,月收入5000元左右的家庭购买私人轿车,可支配资金就显得拮据,很有可能过上有房有车的“悲惨生活”。
网友看法
经济学者的观点趋于理性,而普通消费者对买车与收入的关系更趋于感性。博客论坛上关于《月薪6000元,有房有车的悲惨生活》部分回帖如下:
“呵呵,月薪6000元楼都不敢供,你居然敢供车?”
“相信用车政策上费改税后,月薪3000元也可有车了!”
“我月薪2000照样买车。痛苦是暂时的,做人要是什么都计较,还活什么劲。”
“我和老婆月收入加起来才8000元,不照样也供房供车。不像大城市,我们小城市月收入6000元,就可以小资一把。”
“40岁的梦想,30岁实现,请买便宜车。”
“房子,俺喜欢。车嘛,俺抵制。”如果你铁了心要买车,那么在买车时,还是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切忌好高骛远。一旦买了车,也并不是把车开回家就算万事大吉了,你还得养家糊口,吃饭穿衣,供子上学,招待至爱亲朋,赡养老人,身上的担子并不像开车那样潇洒自如,轻松惬意。如果这一切你早已安排妥当,那好,恭喜你。
李艳兰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