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5亿美元左右金额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看中的绝不仅仅是双龙的资产,而是构筑全球经营体系的重要一步———
数据显示,《财富》500强企业中,前100名跨国企业的跨国度指数已从1990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即它们的销售总额中有56%是由设在本国之外的生产和服务企业提供的。从关注国内发展到实施区域性国际战略,最终到全球战略,这是每一个跨国公司的成长模式。上汽收购双龙,应该是其迈向跨国企业的开端。
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的直接目的往往是多元的,既包含开拓新产品与市场,也要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今年跻身世界500强的上汽集团而言,收购双龙,仅仅是全球版图规划中的一枚棋子,一块跳板。
收购一波三折
双龙收购的过程,大概经历了2年多,一路颇多曲折。
2002年底,上汽刚刚参股通用大宇取得10%的股份时,上汽负责人就曾透露,他们计划在韩国再收购一家汽车企业,达到控股地位,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所指的这家韩国企业,便是双龙。
其实在更早些时候,上汽已对双龙的情况有所熟悉。双龙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双龙资金链发生断裂,不得不出售大量资产,其中部分商用车生产设备就以600万美元卖给了上汽旗下的上海汇众公司。2003年,双龙的轻型商用车MB100开始在汇众生产。
应该说,上汽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与双龙一直有合作关系,但去年年底,在上汽收购双龙开始“眉目清晰”之时,总部在北京的中国蓝星集团突然向外发布消息,双龙的债权团已与蓝星集团签署备忘录,蓝星成为收购双龙的第一人选。
蓝星的杀出,一度让上汽乱了阵脚。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间,上汽没有再在收购双龙问题上透露任何消息。但天平终究还是偏向了上汽。今年3月,蓝星宣布,由于价格谈不拢等原因退出对双龙的收购。双龙的债权银行也表示,将重新考虑竞标方。上汽重新掌握主动,并坚持到了最后直至取得胜利。
业内人士认为,蓝星的来来去去,对上汽集团的收购未必是坏事。在与蓝星的谈判崩裂后,双龙债权银行的姿态稍稍放低了一些,这有利于上汽以相对更合理的价格进行收购。在协议收购48.92%的股权后,上汽还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双龙的股票,使自己拥有股权超过50%,这种一步步的并购方式,让上汽进一步通晓了国际收购的技巧和手段。
一招"过河卒"
5亿美元收购额,创下国内企业对外并购的新纪录。5亿美元投下去,是否值得,业内外普遍关注。
专家指出,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虽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国际与国内在市场环境、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在直接目标上,对外投资往往更为多元。“绕开贸易保护主义壁垒”、“获得先进技术”、“获取国外资源”、“实现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完善产品序列”、“开拓和维护出口市场”等等这些都是其直接目标。此次上汽历经艰辛拿下双龙,意欲实现的也是多个目标。
上汽总裁胡茂元多次将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作为收购双龙的重要目标。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上汽在未来发展中不愿过分依赖国外合作伙伴的车型支持,但就国内汽车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要白手起家,凭空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有点不切实际,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通过绝对控股国外企业,占有对方的品牌和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同时,收购双龙也有利于完善产品系列,双龙在韩国是SUV的霸主,目前在轿车领域有所建树的上汽集团,必须在SUV等空白领域取得发展,才能形成更稳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群,双龙能满足这一条件。
在收购双龙前后,两则消息在业内盛传:一是上汽有意重组英国罗孚,将这一驰骋欧洲近100年的老品牌盘活起来,并借助其在跑车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来扩展国内市场,二是上汽集团还将与英国罗孚一起,收购原韩国大宇在波兰的大宇-FSO生产工厂,对这一大宇的海外资产进行清理。尽管上汽集团本身对这两则消息都不愿多发表意见。以韩国为跳板,走向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构筑全球版图,是上汽的宏图大略。
从本国中心到全球中心
从关注国内发展到实施区域性国际战略,最终到全球战略,这是每一个跨国公司的成长模式。作为上汽“军师”之一的A·T·科尔尼公司专家指出,按照经济学家泊尔穆特的跨国公司四阶段论,目前,上汽等一批有规模的中国企业,开始从“国内指向阶段”向“当地化阶段”和“区域指向阶段”发展,并开始了最终的“世界指向阶段”的规划,这也就意味着,包括上汽在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实现当地化生产,并重点进军某一区域的海外市场,以最终形成全球性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具备构筑跨国经营体系的实力。与上汽相近的是,今年进入500强的宝钢也正由“国内指向阶段”向“当地化阶段”和“区域指向阶段”发展,在过去两年中,宝钢先后在巴西和澳大利亚投资开矿,并正在筹划到巴西兴办大型钢铁企业。
选择合适的资本输出国作为跨国投资第一站,很有讲究。上汽选择韩国、宝钢选择巴西,都是与投资所在地的产业发展阶段、消费倾向等多方面相关联的。韩国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十年内发展很快,现代、大宇、三星、双龙等,都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第二兵团”中的排头兵,而且韩国的车型外观、消费者购买习惯等都与中国相近,这有利于上汽在当地实施本土化生产和区域性国际经营中,迅速取得主动。同样,宝钢把巴西作为第一站,不仅看中巴西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也由于巴西的产业结构与中国相近,有极为强大的下游产业作为支撑,钢铁需求量大。
尽管已走出国门,但相比国际上的跨国巨头,上汽和宝钢等中国企业差距还很远。有数据显示,在2000年《财富》500强企业中,最大的10家跨国企业的跨国度指数已经超过80%,他们已完全脱离了“本国中心”的经营模式,步入“全球中心”时代———从全球范围考虑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安排投资、生产、销售以及研发,合理配置有限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经营机会和利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与他们相比,上汽、宝钢目前的产业依然是以上海为中心,以中国市场为依托。
不可否认,上汽和宝钢正将触角伸展开来,一方面借助韩国大宇、巴西CVRD的全球网络,渗透到国际其他地区,另一方面,两家集团都已宣布将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打造国际公众公司的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本土产的跨国巨头。
本报记者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