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凯
截至今年10月29日,上海大众已累计产销轿车287万辆,创造了近3000亿元的销售额,总资产达359.7亿元,累计上缴国家税收496.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46个初创时期的上海大众,而且这个数字足以囊括目前全国前10位轿车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
但就在20年前,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在参加该企业的落成典礼之后,毫不客气地断言:“上海大众好像在一个破败、无援的孤岛上生产……这将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一位日本同行看了当时上海汽车厂时摇头:“这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外国专家针对轿车工业的要求,对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评价是:全部加起来等于零。
当桑塔纳从德国远道而来落户申城,上海大众尴尬地发现:国内竟没有一家零部件厂能与之配套,没有一条生产线不需要改造;在构成汽车的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中,除了轮胎、收音机、喇叭、天线和小标牌“五大件”外,其余悉数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仅2.7%。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国产化上不去,整个项目将在CKD散件的高关税和生产的高成本前败下阵来。而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的组装,甚至没有脱离作坊式的痕迹,是上海大众的工程师们用两条长板凳充当流水线的导轨组装出来的。
如今,上海大众已形成了四大生产区域和一个技术开发中心,完成了桑塔纳、帕萨特、POLO、高尔四大平台五大系列几十个品种的产品型谱,成为目前中国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保有量最大、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最为完善的现代化轿车生产企业,桑塔纳也从最初引进时国产化率2.7%到现在的98.9%。当年傲慢的《明镜》记者故地重游,通篇以“惊讶”和“不可思议”来描绘现场的感受。
目前,投资超过12亿元的上海大众技术研发中心已全面启用:汽车排放室可以测量从欧 2标准到欧 4标准的所有车型;气候模拟实验能营造从零下 40摄氏度到 60摄氏度的自然环境,让每一个新车型接受从沙漠酷热到冰天雪地的考验;而在整车抗疲劳强度的测试位置上,原地不动的剧烈颠簸,能使一款新车在短短 225小时内,经受日常行驶 10万公里的各类考验。总投资近12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大众试车场也于2003年落成。试车场完全按照德国大众标准设计,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轿车专用试车场,也是国内第一个集各种特殊路面及完整配备设施于一身的道路集成,拥有高速环道、坡道试验、声道试验、中国典型道路试验等各种试验路段,包括最大坡度47度的高速环道,15种强化测试道和19种耐久试验道。
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把上海大众20年的产品开发工作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海大众从成立之初开始,通过产品引进、消化吸收技术,与配套厂一起构筑了零部件国产化体系;第二阶段,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帕萨特轿车,开始进入了产品开发的起步阶段;第三阶段,从引进技术、联合开发逐步进入自主开发阶段,桑塔纳3000的诞生,则标志着上海大众的车身自主开发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陈志鑫还透露,今年年底前多功能车途安将上市,上海大众将形成五大产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