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美品牌轿车全面发展 日系轿车后来居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1:31  华夏时报

  经过一年的衰退,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发展,回顾众多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不难看出其不同的发展轨迹。这其中,欧美品牌一开始走的就是全面发展的道路,而日系品牌则明显由投机观望转为后起直追。在日本本土有一种说法,“丰田的市场,日产的技术”,而本田则兼顾于两者之间。但在国内市场,日系品牌是否真正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呢?

  欧美品牌及日系品牌与国内轿车企业的合作差不多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大众和雪铁龙为代表的欧美汽车厂家则凭借桑塔纳、捷达和富康在国内稳稳地站住了脚跟,而大众汽车奥迪品牌的引进更是开创了国产高端品牌的先河。日系品牌除了丰田与天汽集团合作推出夏利以外,其他品牌几乎没有大范围的合作项目。欧美品牌不论是产品还是合作方式都明显较日系品牌更加主动。在中国市场,精明的日本人开始时似乎过于谨慎,以至于在起跑时与对手落后了一大截。丰田品牌深入人心其实最早被国人熟知的国外品牌就是日本的丰田,八十年代初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使中国老百姓认识了丰田品牌,同时也显示了当时日本丰田对国内汽车市场的雄心壮志。这句广告词至今仍被广告界视为经典,看来丰田在市场宣传上的造诣确实不同凡响。但由于当时国内轿车市场刚刚起步,轿车产销量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国家对轿车生产环节严格控制,不允许国外品牌投资建厂,故丰田最终只是用进口的皮卡和皇冠给国人留下了一个丰田车舒适耐用的好印象。

  当丰田再次回到中国,并没有拿出像样的产品,而是与天汽集团合作推出夏利。虽然夏利品牌持续18年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但由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丰田车,再加上中国汽车工业特殊的发展历程,所以丰田在其中只是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市场运作的优势。直到2002年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并相继推出威驰、花冠轿车,丰田才真正开始在市场运作领域大展拳脚。不论是精美的店面布置、铺天盖地的广告还是独特的顾客邀约形式,无处不显现出丰田在市场推广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与此同时,丰田也迅速调整在华投产的车型,产品全面覆盖了高、中、低档轿车、SUV、旅行车等各个领域。借助良好的产品品质和市场拓展方面丰富的经验,相信丰田不仅仅只是希望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助其在全球汽车销售领域取得霸主地位。

  日产技术后来居上说到日产,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风度”和“公爵王”,凭借技术上的优势,以上两款产品曾经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或许是由于其自身发展所经历的波折,日产先期无暇顾及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直到近几年重新走出低谷,日产才急于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

  最早与东风合资在中国推出蓝鸟轿车的只是日产在台湾的合资公司———台湾裕隆汽车,那时的合资公司叫风神汽车公司,而其第一代产品蓝鸟轿车基本上是以贴牌形式组装生产的。单就蓝鸟一代这款车而言,与其说是日产在华投入的新品牌,不如说是台湾裕隆消化了老产品的库存。蓝鸟一代投放市场后以其优良的性价比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风神公司又相继研制并投入了蓝鸟二代及新蓝鸟等改款轿车。但由于各种改款蓝鸟实际都是台湾裕隆设计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日产产品,所以至今日产的技术优势在蓝鸟上仍然无法体现。同时,由于蓝鸟轿车相对低廉的价格,也使国内消费者将其品牌归入低端中档车型的位置,影响了日产在国内的品牌形象。

  但2003年日产与东风的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以后,便马上推出了与全球同步的第一款带有日产纯正血统的产品———阳光。凭借优异的性能和优美的外型,阳光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而日产在华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天籁,更是将日产最先进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由于其不凡的性价比,甚至迫使国内高档车的龙头奥迪都不得不匆匆降价。相信2007年以前日产陆续推出的其他5款车型同样不会让我们失望。在理顺了国内的生产及销售渠道以后,“日产的技术”将不仅带给我们最实惠的产品,同时也将让这个日本的国有企业在中国迎接它的第二春。

  本田现象值得深思若说日系轿车在国内最有名的,无疑是广州本田,不论是产品知名度还是销售业绩,本田在中国都远远超越了其国内的竞争对手丰田和日产。甚至今年年初车市已经开始急剧下滑的时候,一些广州本田的经销商还在加价销售,不得不承认,本田在中国创造了汽车销售的神话。

  虽然本田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广州本田现在已是国内汽车销售企业的状元。其实总结起来,本田在中国的成功正是丰田和日产各自优势的结合———与世界同步的优质产品加上合理的市场价格。而本田对中国市场的处理真正体现了日本人一贯的精明。由于本田在中国市场已经稳稳站住脚跟,下一步的发展就会顺利许多。日前东风本田再次宣布,将工厂产能扩大到12万辆。只要本田保持合理的产品结构和价格,相信短期内其他日系厂商还无法超越本田创造的销售神话。而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种种做法是否也需要其他汽车厂商深思呢?

  原作者: 本报记者李亚楠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