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就是水平--试驾斯巴鲁傲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1:45  汽车与驾驶维修

  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里,富士这个词带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也许更多的来源于一款胶卷的品牌,能够联想到汽车的也是那些具有一定水平的汽车爱好者,只有提到斯巴鲁这个名称,可能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对于这个有水平的汽车品牌,虽然其水平对置发动机是举世闻名的,但很多人的认知度也只是停留在WRC的比赛用车——翼豹上,对其他车型了解不是很多。其实斯巴鲁也有着自己比较齐全的车型系列,包括民用和比赛用车翼豹,公商务用车力狮,SUV车型森林人以及旅行车傲虎等。本刊2004年第10期杂志已经对力狮有了比较深入的报道,本期将继续刊登具有运动及休闲气息的傲虎试驾报告,使大家能够真正认识到斯巴鲁品牌的“水平”。

  远看,傲虎的整体特征与大部分的RV车型类似,并没有非常突出的标志,是SUV与轿车的结合体。驾驶舱及行李舱布局与SUV异曲同工,都为连通式的;而底盘和车身高度则又与一般的轿车相差无几;记者试驾这款金黄色的傲虎时,对讲机里传来行驶在前方的驾驶森林人同事的惊呼:“后面有一辆动力超强的赛欧S-RV,我居然半天都没有甩掉它,是不是新款的大排量车型啊?”为了避免过多地影响同事的注意力,本来想继续开玩笑的记者也只能赶紧报告:“是自己人、自己人!”

  近看,傲虎又显出了与众不同,最明显的不同就是遍布于车身肌肉感十足的线条。首先在发动机舱盖上就布置有装饰作用的4条凸起线条——由左右A柱向下一直延伸渐渐消失于前大灯的两条长线条,以及靠近发动机舱盖中间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条外凸的短线条。这4条线配合一对时下流行的鹰眼设计的前大灯,会使人产生一种干练的感觉,一望即有运动的冲动。车身侧面在门拉手上部一条贯穿车身直线的基础上,在前后门的下部各增加了两个装饰条,使得侧面线条设计与前脸能够遥相呼应。配合车顶部向后延伸自然产生的尾翼,运动气息跃然车上,使人不得不佩服斯巴鲁在运动型汽车上的造车经验。此外,车顶的行李架及超大开合度的天窗,也进一步昭示了其运动休闲的功能。

  走进驾驶舱,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作为斯巴鲁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傲虎座椅及内饰的做工比较考究,内饰设计与力狮基本相同,而且保持了一部分日系车的风格。这种风格在MAZDA6上也可以看到,那就是中控台采用直瀑式银色钛金属光泽设计,4个仪表板也都由银色金属包裹,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说实话,驾驶傲虎跑在拥挤的城市路面上真是痛并快乐着。痛在不能完全发挥傲虎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的强大动力,而快乐则来自于轻松的操控感觉。但是当来到了畅通的高速公路上时,痛就不见了,接下来就是尽享快乐——驾驶的快乐。当把挡位换至D挡时,深踩油门踏板起动加速,车速迅速提升,转速会随着挡位的变换逐渐提升至5 000 r/min以上,推背感强烈。自动换挡时的停顿感还是能够感觉出来,此时的动力表现与MAZDA6等运动型车差不多。还是挂在D挡,起动加速时把油门踏板一下踩到底,此时变速器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换挡停顿,然后发动机转速迅速飙升至5 000 r/min以上,快速升至6 000 r/min左右。这就大大缩短了加速时间,而且跳过了中间自动换挡时的停顿感,加速感觉连贯,推背感更加强烈。此款车是记者试驾过的车型中除跑车之外加速最快的。当然在手动模式下,加速的感觉也是一样迅猛,而且还少了自动换挡的停顿感。只不过换挡杆D挡的位置与手动模式的位置是水平的,之间没有任何阻隔。初驾者很容易一下挂到手动模式而以为是D挡,从而迫使车辆长时间行驶在1挡挡位上,这一点还需注意。

  由于傲虎发动机的功率达到了180 kW(6 600 r/min),因此高速性能也比较突出。实际驾驶中,记者把车速提升到220 km/h,此时感觉油门踏板还没有完全踩到底,仍然有继续提升的趋势。受道路条件所限,记者没有继续尝试。根据厂家公布的数据来看,224 km/h的最高车速应该不难达到,甚至有些保守。在高速行驶时,斯巴鲁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特点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由于发动机的重心被降到最低,在高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倾明显减小。再配合全时四驱技术,在任何速度下都可以轻松保持转向稳定性。轮胎的抓地力相当可靠,转向循迹性非常准确,不必担心甩尾及侧滑。其次,为了保证车辆的通过性,傲虎的悬架虽然被调校得偏硬,但由于水平对置发动机消除了对置活塞往复运动的惯性,大大减轻了振动,因此不影响平坦路面的乘坐舒适度。

  斯巴鲁傲虎目前的售价为42.98万元,这个价位已经相当于国产高档车型。就目前国内同类车型来讲,如果把它归入旅行车范围,则国内现在还没有与之匹敌的,仅有的几款旅行车也都是价格在20万元以内的经济型。而如果把它归入SUV车型,则竞争对手相对较多,就拿知名度与认知度更高的丰田系列车型,傲虎就很难抗衡了。所以傲虎最好还是把自己归入旅行车型比较稳妥,当然价格也最好适时降低,毕竟中国消费者喜欢旅行车的固然大有人在,但是能够消费得起的却是少之又少。

  文并摄影 本刊记者/大 白、邓小玲

(编辑:戴翠娥)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