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人保财险宣布其三款车损险新品自11月1日起正式启用后,消费者并未关心这次人保行动的前因后果,反而在“500元免赔额”上打起口水战,声讨其实属“霸王条款”,岂知如果法定强制三者险再不出台,消费者所面临的真正风险是:如果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风险谁来买单。这才是制约汽车消费的真正拦路虎。
“霸王条款”还是“国际惯例”
人保财险日前宣布从11月1日起,该公司在全国启用新版车损险产品,其中引起消费者最大关注的是,新版车险在车损险条款中引入了免赔额制度。也就是说,今后人保财险不再对500元以下的车险赔案进行理赔,超过500元的赔案只赔500元以上的部分。车主如果想保500元以下,需购买《不计免赔额特约条款》这一附加险。不少车主认为这是“霸王条款”,有的认为是“变相涨价”,更有车主表示,这一条款会使驾驶员产生“干脆再撞狠一点”的心理。
“绝对免赔额是国际惯例,人保此次引入免赔额制度是鼓励被保险人谨慎驾驶,减少道德风险,减少道路交通的隐患,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放在其他车险服务项目。”人保人士对“干脆再撞狠一点”的心理有些不解。中消协法律事务部主任王前虎认为:“这(500元以下免赔)是保险公司有条件地实行对自己的权益寻求最大保护。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加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今后可能会更多。”
免赔额制度在国内其实并不陌生,去年深圳有公司实行该制度,今年2月份南京市车险实行该制度都曾经受到过类似的非议。据首都经贸大学保险专家庹国柱教授介绍,在国际上的车险经营中,规定一定金额的免赔额或一定比例的免赔率非常普遍。这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减少小额索赔,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二是能够通过经济杠杆增强被保险人防损减损的意识,减少道德风险,从而有利于控制损失。
“投保的驾车者,特别是出保险事故比较多的驾车者都清楚,任何一次小的保险事故都可以通过不适当的定损,人为扩大损害而使定损员与修车厂大大受益,这当然也惠及到被保险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不断上涨。而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今年赔钱了,明年就必须提高保费率。”有保险业内人士如是认为。
其实绝对免赔额由人保推出是还有两个背景。一是人保财险是一家海外上市公司,而不是一年前的国有企业。它追求的是商业利润和经营风险的控制。另一个因素是中国保监会于11月份启用新的统计系统,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车险赔付率上都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各有一个公式把计算出最“漂亮”的赔付率数字报上去。
据悉,在人保的数据库里,车险赔案中30%左右都是500元以下的小额赔案,而小额赔案的出险赔付是112.5%,也就是如果小额赔案收到的是100元保费,赔付的是112.5元。这当然是赔本的买卖。“人保车险业务占全国的70%份额,人保的车损险调整行动将引发其他公司的拷贝这是趋势。”业内人士分析。
车险调整的下一步棋
“车险产品调整的背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到位,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的法律环境发生了改变,三是汽车价格体系的放开;四是通过价格杠杆减少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隐患;五是客户风险差异分化明显;再就是保证车险经营的可持续性。”人保财险副总裁贾海茂说。
汽车价格体系放开是使本次人保车损险产品进行必要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现行车损险保费确定模式,基本是保费收入=车价×费率,在车价频繁下调时,费率不变,则保费收入降低,导致车损险经营恶化。为此,人保财险在产品改造中引入了车型费率系数和“从人因数”从人因素就是指女性驾龄长年纪大的费率最低,而年轻男性新手司机费率稍高。但上下浮动不会超过10%。就车型因素来看,“目前1年以内和7年以上的车型车损险保费会受到影响,2至6年的车保费不会有变化。”人保负责车险业务的邵利铎说。
从经验来看,现在2至6年的汽车主买的车险主要是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记者问及贾海茂三者险是否会调整时,他没有正面回答:“5月1日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法院关于道路事故补偿标准的调整,比原来的赔付增加很多,最多的一项增加14倍。而现在的商业保险三者险还是根据以前的补偿标准定的。”据其介绍,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当时保监会和保险公司都认为法定强制三者险过一两个月就会推出来了,所以那时保监会发文“允许各家财险公司对车险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费率上浮10%”。“但现在半年过去了,强制三者险遥遥无期,显然,10%是远远不够的。”
贾海茂算了一笔账:2003年我国承保的车辆是2380万辆,所缴商业三者险保费是190亿,2003年车祸事故计60万人。如果以平均每个伤亡者10万元补偿金算,10万×60万事故人次=600亿元。600亿∶190亿,之间有400亿的缺口需要补差如何补。
“如果上调三者险费率,可能抬高2至3倍”,市场分析人士的话可能令汽车消费者忧心忡忡。据了解,由于新车新手的增加,今年车险赔案件数同比增长22%。人保人士认为:“目前状况下,惟一的办法就是增加道路安全意识,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率。”(作者:万云编辑:汪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