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险公司银行再度结盟 车贷履约险谨慎重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 10:5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从去年6月始,平安、人保等几家保险公司都相继叫停了车贷履约保险业务,担保风险、各方利益链条的扭曲以及无序竞争,使得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灰色地带。直到最近,各保险公司的这项业务才有了重新开启的迹象。在车市不振的行情下,这是否能成为拉动汽车消费信贷的一个支点呢?

  大门重新开启

  在2003年下半年银监会对各类贷款按照信用评级实行五类分级管理后,保险公司的风险就开始凸显。截至2003年年底,汽车消费贷款的余额已达1800多亿元,国内银行有超过945亿元的个人汽车贷款无法回收。银行资信调查不利直接导致问题贷款增多,而其中很大部分都由保险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本来应该由经销商、银行来共同解决的问题被单独丢给了保险公司,我们也只有哑巴吃黄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险部总工程师方仲友说。为此保险业暂时退出,银行由于找不到第三方担保,汽车贷款数量也相应减少。

  而现在,保险公司已经放出了和好的信号,在目前的车市状况下,银行如果失去保险公司的支持,汽车信贷业务将更难展开。尽管汽车金融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但目前还羽翼未丰,银行除了向保险公司求救,还很难寻找到合适的第三方合作伙伴。

  “一些银行曾尝试和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接触,由于它们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无疑是比保险公司更为专业的合作伙伴。”一位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

  但几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都是针对非营运的个人客户办理业务,而对于营运客户的业务却没有开始。许多想通过履约保险购买卡车等营运车辆的客户都走投无门。“保险公司正是看到了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重新开始和银行联系,目前很多业务都是很低调地开展的,但审核过程比以前更严格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海茂说。

  记者向人保和平安等几家保险公司求证时,得到的答案都很模糊:“车贷履约险的业务量很小,我们要具体考虑客户的资质后才能给出答复,而且银行要承担10%的车贷责任。”

  “保险公司开始慎重地对待此项业务并进行调整,比如提高提供保险的门槛,主要为公务员等信用较高的人担保,首付款必须达到车价的35%,缩短还款年限等等。这样,银行降低的信贷门槛将被保险公司重新提高。”一位保险协会的人士表示。

  恢复市场的信心

  有关专家指出,保险公司的重新加入主要还是有利于恢复整个车市的信心。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之后,车市爆发性发展的几率降低,但中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购买需求,尤其是经营性用车的购买只是暂时被抑制,而信贷和担保部门良性的引导正是重新给这些群体吃了定心丸,毕竟这是消费者熟知的信贷途径。

  当然,我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的特有风险——政策风险,也在日益成为阻挠这一需求发展的绊脚石。由于车价的不断下跌,在特定时间某些车型的首付款与车价下降幅度基本上可以持平,风险就会集中爆发,不少购车人会因为车价下降贬值而拖欠贷款或拒还余款。另外,对于经营性用车而言,还款能力与经营效益的好坏相关,而经营情况又直接受到运输市场需求的影响,因此经营不善导致拖欠贷款或人车失踪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呈现上升趋势。

  保险行业门槛的提高解决了保险公司最大的困扰,“最近的业务量是在良性的合作中稳步提升的。”方仲友表示,“在目前的车市状况下,不可能还有前几年的巨大发展,但良性的提升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原先保险公司面对的客户良莠不齐,但重开车贷履约保险后,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相对稳定多了。

  看来,在消费者对购车越来越理性的同时,担保和放贷部门也都有了更理性的考虑。

  “中国引入保险公司来解决汽车信贷主体风险的办法是世界第一例,目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外,很多保险商都是在规避风险后才大量进入的。”人行研究局博士纪敏表示。

  “如果我们现在撒手,最后的得益者既不是银行,也不是保险公司,而是后来进入的外资金融公司。只有它们将来有能力接手这么大的盘。”一位保险业知情人士表示。

  一方面是巨大的难以开掘的市场,一方面是外资觊觎的目光。正是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促成了保险公司和银行在巨大风险下的再度结盟。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保险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