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开始,长期坚挺的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开始下调。近几年,国内轿车生产企业向市场推出的新车型有上百种之多,同时,国产轿车降价的也有上百个车型。降价的国产轿车,既有五万元以下的小型轿车和微型轿车,也有二、三十万元的中高档轿车。除个别高档车型外,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都或多或少降低了售价。
2003年,轿车市场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主流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起到了车市降价“领头羊”的作用。与往年相比,2003年国产车价调整周期由8个月缩短为3个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汽车厂家为赢得市场份额不得不以季度为单位进行价格调整。
今年上半年,轿车价格继续下调,这一轮价格调整的突出特点是主流轿车企业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全面参与价格竞争,直接导致轿车市场主要企业排名产生较大变化,并对轿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产轿车价格下调主要采取了四种形式:一是配置不变,直接调低价格;二是增加配置,价格不变;三是增加配置,价格下调;四是推出价格低于原车型的换代车型。
四大因素导致国产轿车降价不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认为,四大因素导致国产轿车屡屡掀起价格大战。
一是新车型增多,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各轿车生产企业频繁向市场上推出新车型,使消费者在购买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使得消费者对轿车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价格和服务),轿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主动降低价格的措施。这种以价格竞争为先导的市场竞争,使轿车业进入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
二是降价成为汽车企业新老车型过渡的营销策略。汽车生产企业在推出新车型前后,通常都会对老车型实行降价,除了让老车型逐渐退出市场外,还需要老车型是为新车型让出价格空间。广州本田推出新款雅阁、上海通用推出别克君威、长安福特推出04款蒙迪欧,都是这种策略的成功运用。
三是私人成为轿车消费主体,价格因素更加重要。去年全国小轿车私人购买率已达到70%左右,北京私人购买轿车的比率达到90%。与公务用车相比,私人用车的消费者更加关心的是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价格成为私人购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四是加入WTO后进口汽车关税大幅下调,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压力增大。
由于高关税和行政保护,中国的进口轿车曾经是世界上售价最高的。由于缺少竞争,国产轿车也贵得离谱。加入WTO后国家大幅下调关税,进口车的价格逐渐降低,对国产轿车市场尤其是中高档轿车市场形成严重冲击。逼迫国产轿车不得不降价,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未来两、三年大部分轿车价格将与国际接轨
专家预计未来3至5年,国产轿车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预计2006至2007年大部分轿车车型价格将与国际接轨。
分析认为,小型轿车市场(排量小于1.6L,价格一般低于12万元)现在已有20余款车型。市场的充分竞争,已经令小型轿车的价格逼近成本底线,成本、质量也基本与国外接轨。小型轿车可以分为两个价格区间:一是6万元以下市场,二是7万元-12万元。6万元以下轿车利润已经很薄,降价空间已很小,如吉利、夏利和奥拓等;7万元-12万元的轿车中的中高端车型价格尚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但下调空间已经不大。总的来看,国产小型轿车价格格局将逐步趋于稳定。
目前,国产小型轿车价格已经基本与国外接轨,部分车型甚至低于国外。代表性车型有广州本田Fit、上海大众Polo、天津一汽夏利威姿(Vizi)和威乐(Vela)、南京菲亚特(派里奥、西耶那)、东风悦达起亚千里马及一些老车型等。
据分析,未来几年轿车市场的热点将集中于价格在14万元至20万元之间、排量1.6升到2.0升的中档轿车身上(2003年乘用车市场——轿车、MPV、SUV中10-20万元市场份额已由2002年的46.3%提高到2003年的49.7%)。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会在价格、服务、性能等方面全面展开,现有各款中档轿车车型价格体系将面临冲击,价格将逐步下调。
预计2005年左右,国内中档轿车(排量为1.6~2.0L,目前价格在13~19万元)主导车型的价格将为12万元至16万元,和国外主导型轿车1.2~1.6万美元的价格(税前)基本接近。但目前部分车型已经基本与国外接轨,如一汽大众宝来和高尔夫、东风日产阳光等。
中高档轿车是利润率最高的车型,据估计单车利润空间在2-6万元,存在较大的压缩空间,预计2005年下半年国产排量小于2.5L的中高档轿车价格将调整到国际水平;在2007年左右,国产2.5L以上的中高档轿车 价格将接近国际水平。
2010年前豪华轿车(如奥迪A6、BMW5系、即将投产的奔驰系列等)与国际市场价格有可能实现接轨。
五大因素驱动国产轿车价格下降
专家认为,产能大于需求、单位成本下降等五大因素驱动国产轿车价格下降。
一是轿车产能增长大于市场需求增长。2002年以来,大众、本田、通用、日产、福特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已有的汽车企业也大规模追加投资,国内已经开始形成白热化的汽车投资竞争。而轿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则远落后于轿车产能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即将形成的大规模轿车生产能力将出现严重地相对过剩的局面。而今年4月以来轿车市场持续低迷就预示了这一趋势。
二是国产轿车单位生产成本将呈下降趋势。汽车工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轿车生产成本的下降还得益于零部件本地采购比例的上升。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国内轿车企业都把提高零部件本地采购比率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近两年,随着管理的逐步到位,汽车厂家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运营成本、财务成本在不断降低,这为厂家挤出了一部分降价空间。
三是私人购车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与1990年代的市场需求结构迥然不同,当前中国轿车大多为私人购买(2003年估计已经超过70%),表明私人购车已成为当今轿车市场消费的主流。这就意味着一些价格居高不下,或者价格虚高的厂家,在市场的压力下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
四是轿车厂商的价格策略行为。目前,由于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厂家的定价策略主要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在同类型、同档次的轿车市场上,降价已成为推销自己挤压对手最有力的武器。
五是中高档轿车尚有降价空间。据测算,2003年14家轿车企业平均毛利率远高于国外,存在降价空间。国产部分中高档轿车的零部件成本仍高出国际水平10%以上,目前,国内轿车的成本构成中,零部件采购成本约80%左右。在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车厂的零部件采购成本仍有较大降价空间。(新华社专稿 记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