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至今,短短4个月时间,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国车市几经波折,厂家策略经历了降价、不降价到构筑价格联盟;消费者心态则从加价订购、降价选购直至持币待购。花香未散,便入秋寒,2004这个让众多汽车企业憧憬的年份似乎并未迎来理想中的热夏。近日,听闻一汽-丰田、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数个品牌又再次扯动降价旗帜,掀起了本年度第三轮价格大战,然而市场却依然没有为此而沸腾。这种局面,给我们很多启示。
薄利多销不再有效
薄利多销,这是古往今来经商人士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特别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却又不显得那么有效了。
降价,以单车利润的减少来换取市场份额的增加,达到总利润的平衡,听起来逻辑性强,分析合理,毫无破绽可言,应该可以取得奇效。但是,任何理论都必须放到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考虑才能成立,在现阶段的中国,汽车虽已跨出奢侈消费品的行列,但还未普及成为“代步工具”,作为生活第二大消费品,更多消费者采取的都是谨慎态度。降价固然是好,可作为耐用消费品,保值才是最重要的,不仅需要价值保值,还要心理保值,因为某品牌降价就出手了,心里喜滋滋的,觉得买到了性价比合适的车,谁知没过几个月,该品牌又降,以后更接二连三,结果两年还不到,车已经快到一半的价钱了,这样的情况现在绝对不在少数,产品价值显然已经不保,用户心里更是像是生咽了苍蝇,试问此种降价合理与否,何来品牌忠诚度,更不可能持续拉动消费。
降价不是唐僧肉,可让产品旺销、能保企业长生,要想在市场开辟一番业绩,就必须尊重消费者,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踏实做好品质,多为用户着想,方为企业正道。
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上帝
在感慨中国汽车业被列强割据,民族品牌亦步亦趋的同时,我们或许应该感谢这些跨国汽车巨头。正因为它们的进入,促使了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我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更培养了一批理性、成熟的消费者。在中国车市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消费者站起来了”!
曾几何时,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有这样一种心态———我就是爷。加价、降价、涨价等一系列的销售手段将无数消费者玩弄于掌心,而消费者因为消费观念的不成熟和缺乏理性的指导,只能盲目跟随,于是出现排队买加价车、抢购降价车等市场之怪现象,被厂家牵着鼻子走。谁叫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晚,谁叫国家没有完善规范的产业政策呢?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国家的日益重视下,在社会的舆论监督下,消费者逐渐成熟了起来,在买车的同时,我们会考虑车贷、油价、保险、后期费用甚至是新交法;我们能综合企业品牌优势、产业规划和商务政策,从而进行理性分析,用自己的意识去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让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运转。
知,明也,知大者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我们才是上帝,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为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正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