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日报评论:自主是汽车业提高开放水平根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 08:08  经济日报

  程远论汽车自主品牌系列文章:【请您就汽车自主品牌发表评论

  中国汽车持续发展能力有多强

  三大企业该在自主上多做努力了

  中国三大汽车企业不能和公众闹对立

  程远与三位汽车老总谈汽车自主品牌之争

  汽车要有自主品牌,一段时间,舆论虽然很热,不主张自主的人却沉默以对。最近终于出招了,办法仍是老一套,先把自主与开放对立起来,谁提倡自主,就说谁反对开放,反对合资。

  这次是把汽车界两位老前辈:前中汽公司总经理陈祖涛、副总经理张兴业动员到了前台。两老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都曾担任过重要职务,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引进合资做过大量工作。对于他们的贡献,我们从内心是敬仰的,尤其是祖涛老,在他任中汽公司总经理期间,常常给我们“开小灶”,“吃偏饭”,方使我们今天对汽车工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轿车进入家庭”的观念,就是他最早给我们“灌输”的。

  这里,我们可以告慰两位前辈,没有人“妄图”“否定合资的道路”,更没有人主张“回到闭门造车时代,每一个零部件都要自己造”,你们只要看看我们的原文就清楚了,不要轻信一些人故意地断章取义。制造这种笑料的人,心里一定很发虚,所以不敢指明出处。恰恰相反,我们多次强调“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殊历程,改革开放、合资引进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是,引进合资是不是也要“20年一贯制”?对外开放水平要不要有一点提高?是不是只有全部、全面地与国外合资,永远地合资下去,才叫“对外开放”?合资合同一签几十年,续约又是几十年,把全部家当卖光,还连子孙后代的家都当了,才叫“与国际接轨”,才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决不认为,一个完全为跨国公司所操控,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会是你们奋斗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入世前,我们也的确对WTO抱过幻想,以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了,国外先进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我们的产品也可以顺利地畅销世界各地。然而,WTO不是世界大同,那些发达国家比中华民族更“狭隘”,他们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人口,消耗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矿产资源,取得了发达的优势地位,对中国经济今天的高速发展却心怀恐惧。近年来,每年都有五六十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的15%,而且金额越来越大。对我们略具出口优势的产品,无不想方设法加以阻挠,纺织品、彩电,甚至连打火机这样的小玩意儿,都要进行出口封杀。人民币汇率应该是我们自个儿的事,他们却要联合施压,还不说美国年年都要和我们打所谓“贸易逆差”官司。

  说“民族工业”是个政治概念,就算是又怎么样?难道可以连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都不要了吗?再说这里面还包含有太多国家和本国民众的巨大经济利益。

  耿昭杰同志说: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该使我们合资企业的中方人士清醒了。去年我们陶醉于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国,轿车产销量突破200万辆,但是,奇瑞吉利、哈飞、中华等自主品牌产品不到五分之一,其中属于三大公司的品牌,剔除早年由天汽创造的夏利,就仅仅只有红旗区区2万辆,仅占百分之一,其余产量,在世界汽车统计年报中,统统被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戴克、现代等收归自己的名下,这难道还不是别人的辉煌吗?!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几家自主企业,联合搞发动机系列开发,资源共享,可以节省投资,减小风险。结果在三大企业的联名反对下,生生给掐死了,你说霸道不霸道?

  三大公司占据了国家汽车投资的最大部分,集中了中国汽车工业最优质的资产,聚集国家几十年培养的汽车人才最多,在公开“扶持三大”的口号下,享受了国家最优惠的政策,对自主品牌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能与奇瑞、吉利、哈飞这些连出生证都拿不到的企业同日而语,难道还不该推他们一把吗?可笑的是,他们竟然说我们写文章是想“把三大公司搞垮”,区区千字的两篇短文,就能把你们“搞垮”,也未免太脆弱了吧,还奢谈什么“国际竞争力”?

  埋头苦干,确实是我们一贯提倡的优良作风,“甘耐寂寞20年”,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到媒体上大讲,“在600万辆的时候,自主的机遇是存在的”,这不是在用“共和国长子”的权威地位误导公众、挫伤国人对汽车自主的信心吗? 

  放眼世界,迄今存活下来的汽车公司,几乎都是由零规模起步搞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也找不出一个公司是在600万辆后开始自主的。而且在国内,为一汽所不屑的奇瑞、吉利等,都是由零规模起步就自主开发、拥有自主品牌的。现在三大公司的装备,在世界上也堪称一流,自主开发的软件和硬件都具备了,关键是将自主放在什么位置上。所谓“600万辆才能有自主机遇”的说法,完全是为赖在跨国公司怀抱不下来制造依据。

  在这里,我们特别还要强调一点,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两者不可混淆。没有开发能力,自主品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便可以委托别人设计开发,自己提不出要求,挑不出毛病,很容易为人家所糊弄,就是所谓的“有产权,无知识”,并且只能一轮轮请人。但是没有自主品牌,只有开发能力,则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我们知道,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直接拿到中国生产,市场并不看好,经过合资企业的“适应性开发”,市场上就卖得很火。但这终究是在帮别人带孩子,而且这种“适应性开发”搞得越成功,就越强化别人的品牌,我们自主的空间就越小。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人将自主品牌和开发能力混为一谈,或者故意用开发能力偷换自主品牌的概念,其目的就是淡化我们的自主品牌意识。

  我们认为,正是因为自主品牌,需要长期的努力,所以才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而不能推到20年后,交给子孙们去完成,更不能有牺牲两三代人的打算。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利益,也关系到三大在内的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

  作者:程远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程远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