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虹演绎合资本土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 10:40  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工业引进合资20年,许多人在问,交了那么昂贵的学费后,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合资使我们懂得了要创造性移植,实现本土化。合资使我们看到了体系竞争力才是中国汽车的竞争力。”

  这是陈虹的答案。

  2月29日上午9:30分,上海大剧院,上海通用举办别克品牌系宣导活动。陈虹亲自登台诠释别克品牌的理念:心静、思远、志在千里。

  这应该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有关品牌文化的系统性演绎、诠释活动。1999年,我在德国沃尔夫斯堡采访时,德国大众公司负责集团9大品牌(当时包括了劳斯莱斯)管理的一位研究人员用半天的时间从文化的角度向记者讲述了各品牌的内涵、外延,以及所要传递的核心文化。记得当时,我们事先被告知,不准录音和拍照、不得记录,那是商业机密。

  时间回到一个月以前,在上海,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陈虹与记者交谈时说,“如果没有SGM(上海通用)的竞争力,别克品牌只是一个符号。”记者注意到,陈虹说这句话时脸上充满了自信。

  很显然,别克品牌宣导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品牌的文化诠释,向人们展示上海通用合资6年打造出来的竞争力。

  “诠释品牌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会带来的被动?”

  想到了当年德国大众的解释,记者问陈虹。

  “既然是竞争力的表现,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电话那头,陈虹的回答不假思索。

  其实,关于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当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中国汽车工业引进合资20年,许多人在问,交了那么昂贵的学费后,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说句不客气的话,所有的合资企业就这个问题在今天都应该向广大关心中国汽车的人们有个交待。上周,某骨干大企业的负责人对媒体说,20年引进合资最大的收获是开始懂得如何造汽车。这样的回答曾引起了业内强烈的不满。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陈虹面前。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海通用躲不开这样的话题。

  “合资使我们懂得了要创造性移植,实现本土化。”

  “合资使我们看到了体系竞争力才是中国汽车的竞争力。”

  这是陈虹的答案。

  俗话说,看明白了才能干明白。可能还得加上一句,只有干明白了才能说明白。用它来检验20年引进合资的收获,也许更合适。

  今天,凡是跟陈虹接触过的人都会说,陈虹属于汽车行业少数几个既看得明白,又干得明白,更说得明白的人。有人甚至说,2003年是上海通用年。去年,上海通用实现了80%以上的高增长。特别是别克凯越,去年8月上市,到年末,销量超过了3.6万辆,创造了国内新车上市纪录。可这背后又有谁了解上海通用为看明白曾经付出的艰辛。

  孙晓东,上海通用负责市场销售的总监,他对记者说,合资初期,我们曾经把世界级品牌作为别克产品的定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的确,回想当年,别克轿车投放市场不久,销售一度不理想,公司内部有的人甚至动摇了品牌专卖的做法。当时大卖场式销售还被许多人看好。上海通用是第一个推出单层次品牌专卖方式的企业。

  到了君威准备推向市场时,市场销售部都在为新产品取个什么名字煞费苦心时,“陈虹的一张纸条,让所有的人眼睛一亮,有了!”孙晓东回忆道。这张纸上,陈虹写了这样一段话: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延伸的含义:智者知微查幽,远见卓识,仁者胸罗万象,波澜不惊;智者飘逸,仁者端庄。别克君威,动静相宜,集当代智仁品质于一身。

  有了,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有了一个名字,而且也使得陈虹对上海通用合资合作的理念有了十分清晰的认识。智、仁这其实就是上海通用的文化。了解上海通用的人都知道,从君威开始,上海通用完全走上了一条稳定、快速发展的路。

  2月底,上海通用别克品牌销售实现45万辆。谈起别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陈虹认为在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了大量本土化工作,使别克成为了本土化品牌。

  面对记者,陈虹将“本土化”作了深刻阐述。

  “合资不是简单地照搬、贴牌生产,而是辩证统一地看待国际化和本土化。并且通过快速学习的能力,培养自己具有世界级的眼光,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全力打造体系竞争力。”

  “中国汽车在今天一定要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思考发展。这是本土化的前提。”

  “合资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国际资源,打造新的竞争力,这是本土化竞争力。”

  “体系竞争力才能使我们看到不足,但更使我们看到希望,这是本土化的希望。”

  ……

  陈虹认为,体系竞争力包含了营销、制造、工程开发、采购、资金调度五大环节。这五大环节一方面要与国际大背景紧密相连,找到自己的水平位置,努力赶上;另一方面要坚持本土化。这中间有我们的强大优势,有增值的巨大空间。

  听陈虹表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始终将合资合作与本土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要虚心学习人家的,“如果要自己搞一套,又何必搞合资,”又坚持本土化创造性移植,“品牌应该是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综合体现”。这不由得使记者联想到目前业内普遍存在一个疑虑和担心,中国汽车引进合资20年的路越来越远,会否迷失方向?现在看来,这种迷失感就在于没有了本土化的根,才导致一种抓不住的惶惑。本土化让陈虹找到了真我的感觉,也找到了上海通用扎扎实实前行的感觉。这可能也是中国汽车当前很需要的一种感觉。(本报记者 吴迎秋)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