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能只做生产大国 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自主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 10:21  北京日报

  生产大国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刚刚过去的2003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突破400万辆,名列世界第4;轿车产销量在2002年产销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后,预计有望突破200万辆大关。中国已经步入汽车制造大国的行列,但是离汽车制造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在最体现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轿车制造领域,我们还没有一个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轿车产品,能够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即使在国内轿车市场,销量最大,赢利最多的轿车都是出自与当今世界汽车巨子建立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都是从国外引进,用的也都是外方品牌。

  “没有自己的品牌、等于说参加奥运会请的都是外国运动员”,曾经为中国“解放”牌卡车和“红旗牌”轿车奋斗几十年的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说,“国产轿车只生产别人的品牌,那只是一个装配厂,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企业。从长远看,我们一定要搞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这样我们才能自立于世界。”

  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了50年,有一个问题行业里已经取得共识,即自主品牌一定要搞,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到最后只能成为“贴牌加工工业”。因此,新的国家产业政策中将明确地提出要大力扶持、鼓励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心态更加开放。这种开放表现为,大家都已经明白“闭门造车”是不符合当代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的,以对外合作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国产宝马推出后,有人给华晨汽车建议,和宝马合作又轻松又能赚大钱,不要再搞自主品牌了,又累又要冒巨大的风险。华晨汽车人的回答是,不管多苦多累,也要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品牌发展下去。在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下,中国企业搞自主品牌发展确实很累,正如有人评论说华晨汽车在走一条最艰难的长征之路,压力很大。但华晨汽车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看到造自主品牌的轿车也有长远发展的优势。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强介绍说,华晨汽车最大的特点第一是兼容并蓄,中华轿车不是闭门造出来的,而是汇集世界的技术造出来的,华晨汽车做不了就请来国际上最好的公司做,这样做虽然前期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毕竟是自己的品牌,可以不受跨国公司内部技术战略的影响,采用全球先进的技术,进行轿车设计;并牢牢掌握住品牌的自主权。第二,自主品牌在中国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就是价格优势。在产品的成本和效率方面,在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后来者———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一个完全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销量已连续3个月居全国第四。奇瑞今后将怎样为自主品牌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奇瑞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的话语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向前,只有向前,不断向汽车前沿看齐,才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惟一道路。”奇瑞有一个口号: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国际品质的轿车。为了促进整体品质的提高,奇瑞雇佣了德国专家,并采用了先进的“奥迪特”质量检测体系。奇瑞在组装车间建立专线,由日本专家进行系统管理,在最后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奇瑞的产品已经从当初的不很成熟变成自主品牌企业中狠抓质量的典型。

  合资厂能搞出自己的品牌吗

  人们常常把轿车合资企业比喻为中外汽车企业联姻,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双方股比各占一半的合资公司在建立初期,因为国内一方缺乏生产轿车的技术和经验,只能领养国外一方带来的“孩子”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是从长远看,作为一个家庭,总是希望养育自己的孩子。轿车合资企业应该把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开创自己的品牌作为一项远大目标。  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谢尼克在中国说过这样的话:汽车工业最为追求经济奇迹和民族自豪感的国家所看中。作为中国人,谁不期待中国的轿车企业,特别是那些目前实力较强、最有赢利能力的合资企业能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己品牌的轿车,让国人倍感欣慰呢?

  一位轿车合资企业的老总说,内心里我当然希望能自主开发,但我们要承认现实。开发首先要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如果现在拿10多亿美元开发一款车型,就有成本分摊问题。引进生产的车型,就是利用了跨国公司的全球规模。企业的运作是很现实的,投下去钱不能没有效益、没有回报,还是市场说了算,按市场规律来运作。

  广州本田公司执行副总裁说,自主开发是个方向,但要逐步过渡,可以从联合开发到独立开发,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成熟以后走独立开发的道路。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大众已经决定利用自身形成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德国大众的产品平台为基础,推出有上海大众自主研发内容的新车型。上海通用别克轿车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理念开发出来的君威轿车,已经朝着自主品牌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芮锐)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