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产业政策:滞后与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 10:35  深圳特区报

  一个落后的产业要发展壮大,政策的扶持功不可没;一个处在十字路口,急需转型的产业想要继续走下去,并且走上一条正确的快速路,政策的作用就显得格外微妙,因为这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策,都有可能让多年的努力打回原形。

  如今中国的汽车产业似乎就处在这样一个徘徊的十字路口上,一方面是国内汽车市场持续火热升温带来的高额利润和汽车产业热烈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是产业发展方向的迷茫,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凸显出相关法规的滞后与缺陷,而这种滞后与缺陷,也越来越严重地束缚了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车轮。

  政策缺陷制约行业发展

  仔细推敲目前对我国汽车市场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四大类政策,就会发现这些关乎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政策法规,都存在着严重缺陷,而正在制定或行将出台的有关新政策似乎也在走老路和开辟新路子之间摇摆不定。我国汽车市场没有一个完善的法规体系,正制定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消费政策、销售政策、金融政策还都体现出要“收”要“管”的倾向:产业政策依然强调审批制,而且审批的条目十分详细;销售政策规定单一“品牌专卖”的销售方式,而不是多元化;消费政策依然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害怕私家车数量太多;金融政策实质上是要让四大国有银行搞垄断,外资机构被限制了,国内其它机构也被限制了。

  我国现有123家汽车整车厂,其中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的占有相当大比例,但就是这些半死不活的汽车厂,如今却正在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和市场经济规律背道而驰的局面,就在于我国目前对汽车工业实行的审批制度,造成汽车工业中,新的企业门槛很高,想进也进不来,而该死的企业则成为抢手的“壳资源”,成为资本进入汽车产业的必经之路,因此这些本应当被淘汰的企业不仅死不掉,反而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手中的紧俏资源,结果就是,新资本进入汽车行业的代价越来越高,使得现在的汽车行业整合难度加大。市场缺陷的弥补不是靠政府替代所能完成的,而要靠市场发育来完成的。而合乎市场规则的情况,应该是有进有出,有生有死,然后进行兼并、联合、重组,最终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活跃的市场。

  汽车工业的关联度之高,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欧美发达国家除高技术产业以外仍牢牢掌控的少数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对机械、冶金、电子、橡胶、石化等行业都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据测算,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左右。随着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大量采用,电子系统已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30%,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将促进中国信息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共同发展,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这个十字路口,对汽车政策的制定就格外需要审慎,同时也必须及时。

  如今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使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在公务用车时期,汽车不是一般消费品,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汽车销售市场,汽车金融更是一片空白。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被允许进入汽车服务业,这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吸引庞大的社会资金并产生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如此庞大的一条产业链由汽车带动,因此也可以说汽车政策每一个细节,都会对相关产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距离国际近了还是远了?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距离世界500强更远了,因为中国企业的规模与赢利能力与这些企业的差距在拉大,如何在发展规模的同时提高赢利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迫切解决的问题,否则随着汽车行业整体虚高的利润随着市场成熟而逐渐恢复正常值时,汽车行业整体需要的整合力度将会如刮骨疗毒般让人痛心了。而我国汽车工业经常出现矛盾的政策信息和实践,使得整体行业存在一种茫然的状态,看不清楚有什么完整的长期发展战略,这些原因造成的产业分散直接影响我国汽车行业真实的赢利能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认为,近两年国家将“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作为扩大内需的政策之一,先后出台了汽车信贷消费政策、放开汽车价格、清理各种汽车收费项目等多项利好政策,使汽车进入家庭的时间明显提前。但与此同时,在这些利好消息的背后,则是汽车行业各种政策的种种不完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汽车消费政策酝酿了10年仍未出台,让行业内不知道未来的路将怎样走下去;汽车税费过高和搭车收费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仍较为严重,基于地方财政、税收等原因,这种不合理收费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抑制汽车暴利、与国际惯例接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汽车召回制度在汽车业界的反对下一再流产,使得汽车消费环境缺乏基本的保障;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阻力重重,汽车作为行政待遇影响了其作为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汽车产业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使得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不得不走上一条急功近利之路……这些政策上的缺陷,明显成为汽车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虽然经济上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已是势不可挡,但必须清楚意识到,国家、民族概念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我们不可能指望国际经济巨头能够带领我们走出产业落后的困境,更加不可能以为引进了国际大集团在国内生产汽车,就是我们的产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毕竟,经济地位依旧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话语权的最主要指标,因此如何让每一个产业健康、稳定、并且自主地发展,不仅是汽车产业政策制订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在整个热闹的发展大潮中必须清醒意识到的。

  作者:策划/撰文 本报记者 陈雅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